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洪军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德国,钣金,专家王洪军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洪军 - 先进事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钣金整修工王洪军事迹2008年,国家首次在工人中评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员工王洪军在全国近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他光荣地登上了领奖台,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王洪军的获奖说明了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标志着千百万产业工人和广大普通劳动者可以通过岗位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的主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洪军发明制作了钣金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提高了轿车产品的质量;创造了123种钣金修复的方法,被命名为“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提高了轿车生产的效率;掌握了国际最高等级Q1标准的展车制作工艺,替代外国专家自做展车。近5年来,就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3400多万元。王洪军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勇于创新,善于解决技术难题;他甘于奉献,永不服输,带出了一支优秀团队,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王洪军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产业工人的时代楷模。
干合资产品,也得练好“中国功夫”1991年,一汽-大众投产,它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公司强强联手的产物。产品是引进德国大众公司的畅销车,生产一流的产品,需要高技能操作人才。
王洪军毕业于一汽技工学校,1991年来到一汽-大众,在焊装车间做钣金整修工。钣金整修是轿车生产中一道关键的工序,它要在车身喷漆之前要对车身做全面的检查并消除所有的缺陷,钣金整修工被誉为“轿车车身的美容师”。
这个岗位又特别艰苦,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噪音、粉尘大。40多米长的整修线,300多个灯管,到了夏天一动就是一身汗,衬衫一会就湿透了。再加上粉尘,脖子上都和泥了。刚进厂时,很多人去干电工、钳工,又轻巧,挣钱又多。最早和他一起干整修的后来也都改了行,王洪军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钣金整修工作技术含量非常高,包括轿车表面修磨、钣金缺陷整修、匹配间隙调整等很多内容。一汽-大众的轿车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每辆车都得是精品,不允许表面有一点瑕疵。轿车车身表面用的钢板厚度只有0.75毫米,稍不注意,就会修薄修漏。刚开始干钣金活时,钣金整修主要是由4个德国专家负责,德国专家确实厉害,中方员工只能打下手,递递工具,干点小活,大活、难活还得靠人家。王洪军想,“合资”是“合”,不能“靠”,干合资产品更得练好“中国功夫”。
王洪军一边打下手,一边练“手”。有一天,老外下班了,他壮着胆,把老外判定修复不了的“白车身”(未喷漆的轿车车身)修了起来,干到二半夜也没整好。第二天,德国专家发现后,很不高兴,车间里也有人议论:“老外都修不了的东西,他还照量,不纯得瑟吗!”王洪军感到很委屈,车间主任却鼓励他说:“别灰心,没修好是功夫不到,‘中国功夫’是练出来的,功到自然成。”从那时起,他像着了魔似的,上班偷着练,下班也鼓捣。有一次,他在修顶盖边缘时,由于用力过大,工具一滑,顶盖的边缘正好切到他的脖子上,划出个大口子,现在脖子上还留着疤。
王洪军觉得光苦练还不行,必须在理论上武装自己。于是,他就跑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到书店买了《轿车表面维修》、《焊接技术》、《冲压与成型》等十几本技术书,自学了热处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等专业知识,对照书本反复操练。他发现修复“白车身”,先顶哪个点,后顶哪个点,哪用力大一点,小一点,都有说道。不同的轿车、不同的部位用的工具都不同。王洪军又苦练了两个月,终于修好了一台车。车间主任看了后,很高兴,特意找来德国专家鉴定。老外把王洪军修的“白车身”切割成一条一条,分段进行检测,还专门到质保部,用仪器全面检测,发现钢板厚度、结构尺寸等完全符合标准。德国专家十分佩服,一连说了三个:“verygood!”
德国能OK,中国也能OK自主创新,是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广大工人及全体劳动者的参与,通过岗位创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王洪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俗话说,手巧不如家什妙。钣金整修工具至关重要。原来工具完全是德国进口的,一是价格高,一套工具10几件,就得4、5万块钱;二是订货周期长,两个月才能到货;三是品种不全,有些缺陷根本就无法修复。
王洪军开始琢磨自己做工具。看着小王拿着一些棒料、铁板忙上忙下的,有人半信半疑地说:“自己做工具,能行吗?”王洪军说:“不做就永远不行,做了总有一天能行。”
王洪军做的第一件工具是修侧围的钩子,开始着力点没有找准,能够着缺陷处,却用不上力量,他调整了工具的弯度及尺寸,着力点解决了,但由于前端强度不够,一用力钩子就打弯变形。工友小韩开玩笑说:“我看你拉倒吧,这个钩子我拿家去当炉钩子正合适。”可是王洪军并没有灰心,他把做钩子的材料进行了重新调整,由低碳钢改为高碳钢,这回强度上来了。可是没过几天,王洪军用这个钩子修门槛时,一使劲,钩子前端折了,旁边的德国专家说:“中国的,不好,德国的,OK”。
王洪军心里想:哼,德国能OK,中国也能OK。他去技工学校向老师请教,看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方面的书,对钩子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热处理方法,经过多次试验,第一件工具终于做成了,大家都抢着用。那天,小韩在修车身侧围时,手里的几件工具都用不上,就把王洪军的钩子拿来用上了,王洪军看到说:“你咋也使上炉钩子呢?”小韩不好意思地说:“还是这家伙管用。”德国专家也来跟王洪军借钩子,用了之后,竖起大拇指说:“Wang,Chineseok,too.”
从此,王洪军对制作工具入了迷,由Z型钩、T型钩、打板等单件工具,又试制了多功能拔坑器等组合工具。拔坑器由拔头、转换接头、冲击杆、冲击块和把手组成,修“白车身”及漆面车身的各种凹坑非常管用。修“白车身”时,王洪军用黄铜铅焊和提拉工具,解决了死点坑和多层板钣金缺陷无法修复的问题;修漆面车身时就比较复杂了,得在不破坏漆面的情况下把凹坑修平,不留丝毫痕迹。他想了一个方法,在拔坑器拔头上涂上胶,用胶的粘力去拔坑,起初用的是801胶,造成冲击杆和漆面没法脱离,很容易损伤漆面。
他跑了二十多次化工商店,买了各种各样的胶,都不行,后来又到长春理工大学向大学教授咨询,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使胶和漆面十秒钟就能脱离。多年来,王洪军发明研制出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满足了各种车型各类缺陷的修复,使整车质量、生产节拍有了很大提高。
创新方法,3年超越23年上一篇:无量光佛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