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何继善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院士,双频,湖南省何继善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请问,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请问……”
“请问……”
讲演被打断了,提问者来自会场的各个角落。对这些十分内行、甚至是非常挑剔的提问,何继善侃侃而谈,以他那自信的微笑、坚实的功底、严密和流利的答辩,赢得了阵阵掌声。当他结束讲演时,突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个信封。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名片和一页信纸:名片上印着“亚利桑纳大学教授维特”;信纸上列着一长串专业论文题目,并附有一句话:教授,如果您愿意,我可将论文全部免费提供给您。
何继善精神为之一振,这不就是1950年发明使用“变频法”找矿、被人称为“变频法之父”的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吗?事后他才知道,那位在课堂上“发难”的银发学者正是这位维特。在后来的交谈中,维特教授钦佩地对何继善说:“教授先生,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太大了,您的答问思路敏捷、论证严谨、无懈可击,令我佩服。我们落后了。中国在这方面已超过了我们。”
听到这番话,何继善的眼睛湿润了。自己多年的心血,多年的奋斗,不正是盼望着使祖国的地质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一天吗?
从此,何继善声名远播重洋。美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里,都先后留下了他考察、讲学、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足迹。1993年,他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定为“有杰出成就的人”,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世界名人,并被吸收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的外籍会员。美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评价何继善说:“他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柯马罗夫则称赞何继善是一位“激电人”,只有他在应用地球物理学界敢向西方国家挑战。
望着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漫步在那灯红酒绿的街头,面对高度物质文明的诱惑和主人的盛情挽留,何院士想到的首先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浏阳大围山下古朴的村舍,为国家培养四化人才的中南大学,祖国亟待勘探和开发的矿山……他也想到了巴士德的名言:“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科学家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献给祖国”。于是,他婉言谢绝国外同行的挽留,毅然回到了这片他熟悉而热恋的故土。1986年,因科研成果突出,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科学发明显神威
1995年9月,得知中南大学何院士发明了当今世界普查矿产资源速度最快、精度最高、体积最小、成本最低的“双频激电仪”的消息,伊朗矿山金属部多次发出邀请,何教授应邀前往。他将“双频激电仪”及附件装在一个手提箱中,提着到达了伊朗。在伊朗地质调查和伊朗铅锌矿研究人员陪同下,在矿山进行了对比试验。当何继善从手提箱拿出“双频激电仪”时,伊朗有关人员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再看看某先进国家的找矿仪器及附属件则是用两卡车拖来的,都不太相信何的仪器能找到矿。试验结果,何继善带来的仪器放在地上,数据迅速和准确地显示在液晶板上。而某国的仪器经过较长时间没有测试出来,不得不又用两卡车拉来了另一套设备,速度和结果都不如中国的仪器,精确度相差了一倍。看到这番情景,伊朗人员竖着大拇指,激动在说:“中国人发明的仪器太神奇了。”何继善则平淡地说:“这套仪器最主要的是便于携带,如果在高山峻岭,汽车上不去,这套仪器就更体现也优越性了。”伊朗一位名叫“依拉兹”的科研人员耳闻目赌了何教授研究的成果,非常敬佩,专程来到中南大学,做了何继善的弟子,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到1997年,由何院士指导的科研组和湖南省湘西金矿合作,开展了“湘西金矿深边部地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何院士运用其成果,对湘西金矿进行探矿研究,成功探明矿区深部具有金矿石储量360万吨,还有丰富的锑、钨矿藏,总价值达61亿元,意味着这座已有百余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矿山,深部资源仍很丰富,其金矿可供开采34年、锑矿可开采43年、钨矿也可开采20年以上,极大地缓解了该矿山的资源危机。
1998年底,何继善和助手们,携带自己设计的被称为“CT”地质仪器,远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在短短的20多天内,在滚滚黄沙上,何继善的地质“CT”显出神奇的威力,在该国指定的总统、总理和爱茵市市长的农庄等四个地方很快打出了4口涌出清泉的上好水井,每口井昼夜出水量达20万吨以上。他们激动地要把何的名字刻在阿联酋的土地上。何继善和助手们的成功,在阿联酋引起了轰动,该国总统十分重视,并想要详细了解找水的经过。1999年3月10日,何院士将这次找水的情况向阿联酋作了书面汇报。
2000年春,何继善院士双喜临门。他完成的“流场法探测堤坝渗漏及汛期管涌研究”科研项目,为抗洪作出重大贡献,这项成果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1999年我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这项研究,是1998年夏季开始的。当时他正在巴西访问,从电视中看到国内正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洪水的肆虐深深地震动了何继善的心,深感作为一位科学家,应该为抗洪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考虑到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堤坝的“第一杀手”,90%以上的溃堤是由管涌渗漏造成的。国内外当时都没有查找管涌的科学方法和仪器,只能人工拉网式沿堤巡查或派潜水员水下摸探,不仅效率低、危险性大,而且探测结果又不精确,对深水处的管涌无法查找。何继善决心利用现代技术,探索一条查找管涌的全新思路。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根据电流场和水流场的相似性原理,创立了全新的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流场法”理论,并以此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1998年11月,他得知浏阳株树桥水库严重漏水,水量达1600升/秒,居世界同类大坝第二位。该水库蓄水水位海拔162米,高过长沙120多米,总容量2.7亿立方米。由于水深达50多米,漏水上面覆盖了六、七米厚的石渣等,准确渗漏点几年都没有找到。如果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其后果不堪设想。1999年元旦,他带着几位助手,带着仪器,冒着严寒,驾船在库区测量,很快找到漏水部位,经水下电视录像和工程实践证实,准确率达100%,为水库堵漏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1999年在主汛期,湖南汉寿县蒋家嘴大堤阁金口段突然出现涌水量高达每秒一点五立方米的特大管涌险情,汉寿县城和十多万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湖南省紧急调集八百多名武警官兵、近万民工、数百辆车船,投入三百吨大米和近万立方米沙石后,险情才初步缓解。但管涌口仍然没有找到,大堤随时面临崩溃的危机。湖南省防汛总指挥部急招何院士前来解难。当天何院士便与他的助手冒着酷暑,带着“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赶到了大堤上。他们用“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先后查到了八个管涌口,潜水员下水摸查证实,摸一个中一个,八个管涌口迅速被堵压死。好一个何院士,好一个“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真是神了!洪灾区的人民纷纷到省里为何院士请功。
上一篇:三泽纱千香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