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赵继宗(院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动脉瘤,神经外科,外科学赵继宗(院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赵继宗,男,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国家神经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
擅长脑动脉瘤手术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治。1997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物经历
196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
1990年,被派往美国休斯顿医疗中心进修神经外科1年。
1991年,转到美国Henry Ford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显微神经外科。
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原神经外科主任。
擅长领域
擅长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手术。
个人职务
管理职务
国家神经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
学术兼职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
中华医学会理事、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医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学会常务理事、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医学副总编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临床神经外科等杂志编委
美国Surgical Neurology编委
德国Neurosurgical Review编委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局部胶原代谢与脑囊性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参加国家“七五”计划、“八五”计划科研攻关
担任国家“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
项目成果
1995年赵继宗教授主持国家“九五”颅内巨大动脉瘤巨大AVM外科治疗攻关课题,在国际首次证实NPPB时间窗。采用维持低血压等有效防治NPPB技术,一次手术切除巨大AVM获得成功。攻克复杂性脑动脉瘤手术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手术最好水平。建立国际规模最大的动脉瘤患者标本库,研究动脉瘤形成与破裂机制,提出内弹力层破坏是囊性动脉瘤形成必要条件。国家“十五”期间组织135家医院采用微创、碎吸和传统开颅3种方法,治疗2464例出血脑卒中病人,1个月病死率从30%-50%降至19.3%,术后6个月随访存活率94.4%。制定并推广脑出血治疗指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二等奖。
第77届北美神经外科年会报告“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获国际论文奖。美国Mendelow教授认为,该研究是近年国际少有大宗病例研究,高度评价中国脑出血外科治疗水平。十一五”课题“出血性脑卒中及淀粉样变脑血管病研究”收集了国内71家医院的367例脑出血手术后病例标本,首次证实淀粉样变在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14.3%,为脑出血早期鉴别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提出重要依据。在国内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将神经外科手术从脑解剖结构保护提升到脑功能保护,展开脑功能保护和脑功能重塑基础研究,推动中国神经外科学达到国际水准。
人才培养
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23名,硕士生53名。
主要著作
主编《颅脑肿瘤外科学》《微创神经外科学》《颅脑外伤》《颅内动脉瘤》等专著及电子出版物9部,参编《实用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手术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外科学》(第五版)等专著,并参加了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院校五年制、七年制教材和博士生外科学教材神经外科部分的编写。
期刊论文
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200余篇
获得荣誉
1985年以来共荣获奖励十余项,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其形成破裂的基础研究”等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颅内巨大动脉瘤、巨大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的深入研究”“脑动脉瘤病理发生的临床基础研究”“动脉瘤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治疗巨大动脉瘤”等荣获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以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技一等奖3次。
1995年、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学普及先进工作者
1997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4年被评为北京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2018年10月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