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光亚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原子弹,核武器,核试验朱光亚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94年3月16日,朱光亚代表中国科协界委员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全体大会上作了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呼唤全社会切实尊重科学”的大会发言,博得全场多次长时间的掌声。这个发言高举科学大旗,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出现的多种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的现象以及打着科学的旗号进行欺诈的伪科学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抨击。特别是针对汪诚信等5位科技专家因宣传科学灭鼠而被有关法院一审宣判败诉的严重事件,代表中国科协严正表示坚决支持5位专家上诉,有力地维护了科学的尊严和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在科技界、司法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次会上,朱光亚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朱光亚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和科技界的领导人,十分关注我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对扶植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不遗余力,倾心支持。在他任中国科协主席的5年间,中国科协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还举办了多期由青年学者自己主持的“青年科学家论坛”,得到海内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肯定。在1992年4月25日举行的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他以年会主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开创未来”为题发表讲话,深情地对与会青年学子表示:“相信你们将无愧于我们的伟大事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希望当你们在21世纪采撷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他们最光荣最美好的时刻。” 1992年5月,为祝贺周培源90华诞,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了一次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座谈会。严济慈、周培源、赵忠尧、汪德昭、王淦昌、吴大猷、任之恭、吴健雄、王承书、王大珩、马大猷、彭桓武、黄昆、杨振宁、李政道、朱经武等海内外几代物理学家聚集于钓鱼台芳菲苑,钱三强因病重而遗憾地缺席。由于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因公出国,身为中国科协主席的朱光亚代表两个主办单位主持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离别42年后,朱光亚欣喜地见到了85岁高龄的恩师吴大猷。朱光亚在晚宴开始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概括了这次盛会的三个特点,一是从时间跨度讲,在座的有好几代物理学家,象征物理学界群星辈出,兴旺发达;二是从空间跨度讲,是海峡两岸和海内外物理学界的历史性聚会;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再次表达了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学家的极大尊重。因此,世纪之交的这次活动,将载入中国物理学乃至中国科学技术的史册。
朱光亚1996年后担任中国科协的名誉主席,对科协工作仍十分关心和支持。他主持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期间为科协的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成为科协历史上光辉的篇章。
朱光亚 - 学术成果
他早期主要从事核物理、原子能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表有《符合测量方法:(Ⅰ)β能谱》、《符合测量方法:(Ⅱ)内变换》、《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物理参数的测定》等论文。60年代,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垓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
1957年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试验,跨出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
1962年主持编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争取在两年内实现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目标起了重要作用。参与组织领导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两弹”技术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参与组织秦山核电站筹建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80年代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朱光亚 - 荣誉奖项
40多年来,朱光亚始终处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科技决策的高层。在核武器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键时刻,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决心。无论是发展方向的抉择和决策,还是核武器研制和核试验关键技术问题的决策,他都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中国特色核武器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的表彰大会上,朱光亚与其他22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我国科技界的至高荣誉。
朱光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至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他是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历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先后当选为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主席团名誉主席。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85年,《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8 年,《我国核武器大气层核试验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6年11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他主持的由军内外200多名专家参加撰写的《2000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 - 人物轶事
高尚情怀
1996年朱光亚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100万元港币全部捐赠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会,用以奖励中国优秀工程科技专家。1999年9月9日又把4万余元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他在把金钱捐赠出去的同时,对子女则注意知识传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恢复,耽误学业的三个子女的文化课补习中,数学、物理由他指导,化学则由妻子负责。他辅导孩子时主要传授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出选择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