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匏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马克思主义,国民党,广东杨匏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1921年春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烈士简介
1918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诗选自序》和一组旧体诗,消极遁世的悲情心态,跃然纸上。虽然他在回国之初,登家乡后山,见一新坟有感而发,写下直抒人间正气、鞭挞旧社会腐恶的短篇小说《王呆子》,颂扬贫农青年手刃村霸,为父姐复仇;然而,王呆子还是不得不入山为盗,结局仍是悲剧式的。此外,他的诗文大 都不掩饰内心落寞。《诗选自序》称:“不佞少而颓唐,学殖荒落,乃谬以诗文辞见称朋旧;实则近日逃心空寂,不敢有志斯道。”表明他心如死水,波澜不兴,有如道家禅佛,不敢以诗言志,去起“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了。他在同年发表的旧体诗,更是充满着万念俱灰的情调。如“人闲只合看云坐,世乱聊为带雨耕,我已无心问哀乐,残蝉何事倚高鸣?”(《消夏》)人在不得意、百无聊赖的时候,往往借诗酒浇愁,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杨匏安在五四以前的心态正是如此。如“把酒乐斯须,偷闲静里娱,相逢皆作客,不醉且行沽。”(《同无庵、都休饮酒》)“相见拼一醉,归去独陶然。……寄语章居士,今宵又破禅。”(《过无庵小饮并柬章甫》)至于“拼将浊酒斗孱躯”,(《秋夜同无庵闲步》)则已是消沉到不惜以酒自残了。
个人履历
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期间发表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起历任国民党中央中国党团书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等职。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任罢工委员会顾问。1927年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29年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参加编辑党刊、党报,并任农民部副部长。1931年7月被捕,8月被害于龙华。享年36岁。
出生于破落茶商家庭,早年丧父,靠母亲以做手工维持生活。小学毕业后,考入两广高等学堂的附设中学,后因家境日艰,辍学回乡。在本乡担任小学教员,曾因反抗学校腐败,被诬陷入狱。出狱后游学日本,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流派的社会思潮。1917年回国。1918年,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后又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11月,在《广东中华新报》副刊连载《马克思主义》一文。这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当时广东地区所盛行的无政府主义也是有力的抵制,为当时正在深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入党后,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积极帮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青年团的“社会主义讨论会”等活动,指导学生运动。
1922年夏,军阀陈炯明背叛革命,青年团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曾一度代理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的工作。不久,开始从事工人运动,和杨毅一起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在工人中组织“十人团”,这是石井兵工厂共产党支部的前身。通过“十人团”,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后来,担任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编辑主任,经常深入到广三、广九和粤汉铁路工人之中,向工人宣传革命道路,启发他们组织起来,反对压迫、剥削,争取工人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从中培养、吸收了一批铁路工人入党,建立粤汉铁路局黄沙地段党支部,并被选为党支部书记。
1923年底,在广州黄沙海傍街开办“北江商运局”,承运韶关、清远等地货物,利用滇军押运,以掩护党在粤汉铁路工人中的活动和为党筹划活动经费。1923年6月,根据中共“三大”决定,以共产党身分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党团书记。1924年1月,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25年6月,和邓中夏、苏兆征、杨殷等人先后到香港发动工人罢工回广州,以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7月1日被香港警探逮捕入狱50天,因无“罪证”,只得将他“驱逐出境”。同年9月初,被省港罢工委员会聘为顾问。1925年11月,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党部三个常委之一兼组织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央委员兼常委。1927年4月初,他从广州到达武汉,继续参与国民党中央的活动和全国济难总会工作,并任该会常委。同年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参加党的“八七”会议,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工作,并去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回到上海,一度被捕,因未暴露身分,经党营救出狱,出狱后在党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7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拘押在龙华监狱。他在狱中立场坚定,忠贞不屈,对蒋介石的电话劝降,置之不理。最后,蒋介石下令上海龙华伪警备司令部就地杀害。临刑前夕,为了勉励难友,坚持斗争,保存气节,写下一首千古不朽的诗篇《死前一夕作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金。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上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这首诗充分表现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人物生平
出身
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届珠海市)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
杨匏安的父亲富祥,以贩卖茶叶、瓷器为生;母亲陈智,出身于华侨官商家庭,精工针黹,秉性刚强,受过旧式教育,爱好诗词书法。富祥在匏安童年时就病逝了,留下孤儿寡妇,靠陈智的手艺维持生活,虽然家境贫寒,她却不愿受娘家嗟来之食。旧社会贫富悬隔的现象,在匏安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满世道的种子。
匏安从小就在他母亲膝上跟着她诵读诗词古文,后来他自称;“幼时颇有诗癖”。这大半是出自他母亲的熏陶。
少年时代
童年时代,杨匏安在本乡恭都学堂上学。他最崇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一类人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常使杨匏安吟诵不已。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诗文写作,早露才华,时常受到师友亲朋的夸奖。后来他在《诗选自序》中说:少年时“谬以诗文词见称朋旧”。可见他少年时代,在学校邻里间已颇有文名了。小学毕业后,家里卖了田地,托亲戚带他到广州,考进两广高等学堂预科。两广高等学堂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是华南最有名的学府,辛亥革命后改名省立一中(即今广雅中学);改名前后,由著名国学家吴道�F、诗人黄节相继任校长,设有数、理、化、日文等课程。杨匏安在良师指引下,不但文史之学打下了深广的基础,而且广泛接触了张之洞洋务派,康、梁改良派和他的香山同乡孙中山民主革命派、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派等各种社会思潮。
上一篇:尹馨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