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周克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将军,他的,苏北周克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99年,为了审议修改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他不顾因腰腿痛造成行走不便等困难,带人到人烟稀少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象站等偏远基层单位调研。他说:“调查研究得越深细,出台的法律才越符合实际,越能反映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立法的目的,也是法律的本质。”
据跟随周克玉十几年的警卫人员介绍,周克玉将军对穷苦群众、基层官兵、科技人员、先进典型、年轻干部、离
退休老同志、特别是革命烈士和老同志遗孀,有着特殊的感情。比如,家乡群众来北京找他办事,能办的他都给予帮助,尤其是对来看病的,总是嘱咐工作人员尽快安排就医,对不符合原则不能办的事,作耐心解释,对有经济困难的,送给路费,甚至让工作人员买好车票;他出差所到之地,凡有烈士陵园或烈士墓的,都要去看一看;逢年过节,他看望和拜访的重点对象是知名专家、住医院的老同志和遗孀,看望的重点单位则是基层连队、干休所和幼儿园;出差每离开一个单位,都必须到炊事班与炊事员们握个手,告个别;在总后任政委期间,亲自过问解决机关中青年干部的住房问题,看到有的年轻干部结婚无房,他指示有关部门:“哪怕解决一间房,安个床,支个灶,也算是个家。安居才能乐业。”并督促建了几栋包括营连职单元在内的宿舍楼。
警卫人员还谈到,周克玉将军和老伴王昭,每年都拿出自己的积蓄捐资助学。救助对象主要是家乡农村的穷孩子。在已救助的50多个学生中,有的从小学资助到高中,有的上了大学后还继续资助。冬天,他和老伴从家中找出些衣服,让工作人员寄给救助对象。他说:“我小时候也是农家苦孩子,我知道穷人过冬的滋味。” 文怀沙不愧是著名学者,有眼力,把“求真务实”作为周克玉将军“善”和“美”之心灵的归结,一下子就寻到了源,触到了根,见到了本,揭示了周克玉将军大智大儒之真谛。
工作视察
考察扬州
2006年5月9日,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周克玉上将来扬州考察,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燕文,副市长陈卫庆,军分区领导常高潮、董文林,市政府秘书长杨明荣陪同考察。在古运河畔,周克玉驻足长留,由衷赞叹:“扬州夜景宛若人间仙境”。周将军深情寄语:扬州要进一步做好“运河文章”、“人文文章”和“环保生态文章”,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得更加文明富裕秀美。
来皖调研
2001年11月21日至23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克玉一行来安徽省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研究修改的《文物保护法》进行立法调研。
在皖期间,周克玉一行听取了安徽省文物局关于安徽省文物保护情况的汇报,并赴九华山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文物保护情况。调研中,他对安徽省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好评。
孟富林,安徽省委副书记沈跃跃,全国政协常委卢荣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天栋,安徽省政府副省长田维谦,安徽省军区副政委杨洪立,原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等,在合肥会见了周克玉一行。会见中,周克玉充分肯定了安徽省在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对安徽省公安厅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和省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的评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来汉考察
2006年4月19日,后勤部原政委、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周克玉上将一行来汉考察。周克玉一行先后来到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和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考察,追寻“铁军”精神的源头,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开展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情况。周克玉对省、市新四军研究会在弘扬“铁军”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配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武汉市委副书记叶金生会见了周克玉一行。省老领导、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群和市老领导、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一会长何其雄陪同考察。
人物影响
说到“将军”,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叱咤风云”这个词。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人们深为他的“儒者”风范所折服。
博洽多闻
“儒”,古指学者。故此,通常人们把博学善文的军中将帅称为“儒将”。唐代诗人薛能在《清河泛舟》诗中,描写春秋时晋国元帅郄?为:“儒将不须夸郄,未闻诗句解风流。”可见,儒将者,贵在“儒”也。最早听人称周克玉为儒将的是著名学者、楚词专家文怀沙老教授。文老是周克玉将军的挚友,1997年周克玉出版诗集《京淮梦痕》,就是文老作序。当时,笔者有幸拜读序文后,甚赞文老的文采、文风。他用手捻着胡须,一脸认真地说:“为儒将诗集作序,马虎不得。”
周克玉将军“博洽多闻”,得益于博览群书。在谈到读书学习时,他说:“我主要是靠自学。所谓‘自学’,就是自己学,自觉自愿地学,自始自终地学,自强不息地学。”他参加革命50多年来,至今保持着每天读书写日记的习惯。在他家中,有一个大书房和一个书法室――“躬耕堂”,闲暇时间,你总能在这两个地方找到他的身影。几十年来,他勤奋地躬耕于知识的海洋。如果你走进他的书房,映入眼帘的是那摆满十几个大书柜各种各类的书籍,尤以文史哲类居多。信手翻来,你会发现,在许多书页上,都留下了他圈、点、批的痕迹,还有他随读随记的字条夹于其中。周克玉将军兴趣广泛,在文化活动方面,经常应邀参加各种座谈会、恳谈会、首发式、首映式以及参观各种书画展览等;在体育锻炼方面,喜欢游泳、打网球和练快步走;在交友方面,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是他说:“我虽然有这爱好那爱好,但第一爱好是读书,书是我的终身朋友,读书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年过古稀,但仍每天读书不止。他之所以“博洽多闻”,这,或许就是一“解”吧。
大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作为将军,周克玉之“儒”,也曾化为治军之力。比如,他先后作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和总后勤部政委,对如何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把思想政治工作从说教式、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强调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借助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塑造军人美的心灵。仅这窥豹之斑,就足以使我们看到这位儒将的智与谋。
砺志修心
《健康生活报》2001年第8期以封面人物介绍了周克玉将军,并发表了将军用自己的诗作挥就的书法作品:“勿因位尊沾自喜/任重岂可忘乡梓/娘亲教我时谨慎/万变不离农家子”。这首题为《乡音》的诗,是 1994年6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时写下的。
他从十几岁开始记日记,不少日记都是用诗歌写成的。1945年4月25日是周克玉将军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从盐城射阳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5日夜里,他在日记本上写了一首题为《启明星》的诗歌:“春雨绿柳新装/风和气爽苗壮/今晨的启明星/特别特别的亮//脚踩泥泞小径/前方道路宽广/今晨的启明星/特别特别的亮//母亲最懂儿心/喜在胸中深藏/今晨的启明星/特别特别的亮”。如果说,我们从这首诗歌中所看到的还只是一个年仅16岁的中学生新党员心灵的纯真和对党的赤诚的话,那么,两年后在解放战争最紧张的时期,周克玉担任部队指导员,他在战火中写下的诗,不仅能把读者带进枪林弹雨,而且可从中感受到这位基层指挥员的英武、勇猛和豪气。
上一篇:于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