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周克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将军,他的,苏北周克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周克玉,男,汉族,1929年1月生,江苏盐城阜宁人。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上将军衔。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代表作品有《天方行草�D�D克玉出访日记》等。,
人物简介
周克玉,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物履历
1944年 苏北射阳县抗日干部学校学员、学救会主任
1945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
1946年 苏北射阳县委青年工作队队员,陈良区青联主任、县青联常委、县后勤总队部组织干事。
1947年 参军,任苏北5分区建阳总队喻口独立连副指导员、指导员
1948年 任苏北5分区独立3团政治处组织干事
1949年 陆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见习干事,军干部管理部任免科科员
1953年 陆军军速成学校干部科副科长,第81文化速成中学干部处副处长
1956年 陆军军政治部干部部任免科科长、军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
1960年 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处秘书科秘书,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
1965年 炮兵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
1969年 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1976年 山东军区独立第1师副政委、独立师副政委
1978年 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1980年 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82年 陆军六十七军副政委
1983年 陆军六十七军政委
1984年 总政治部主任助理、部党委委员
1985年 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党委委员、副书记
1990年 总后勤部政委、党委副书记
1998年 第九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职务
1985年增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二、十三、十四大代表,第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逝世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周克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周克玉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授衔情况
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将军写诗
周克玉同志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65岁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第9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克玉的大部分诗词在形式上不肯刻意遵守唐代以来近体诗的格律要求,而他的诗歌又大大有别于“五四”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是一种新旧结合的样式。有民谣的直白,也有古风的旷达,像是脱口而出,却又耐人寻味。
在这数百首作品当中,不乏情韵悠长者,清新自然,不粘不滞,高远淡泊,深得古风妙处,其中也颇多“心有戚戚焉”的人生感悟,令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更重要的,这些诗是与时事紧密结合的,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绝不会混入唐人集中难以分辨。其实,周克玉所关心的问题并不囿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小范围以内,而是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洞察民生疾苦,怀“兼济天下”之心。目之所见,深植于心,诉诸笔端,发人感慨。先看下面这几首诗。这是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这感悟中也蕴含着对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
周克玉的诗词呈现出新颖、独特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天方行草�D�D克玉出访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是一本被周南先生称为“功补信史”的著作,其中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作者从1985年10月�D�D2002年9月,17年间6次主要的出访经历,出访十六国,行程百万里。文中亦颇多诗作,记述异域风情,抒发内心感慨,情景交融,诗文并茂。这中间多数诗作已经收入前面提到的两本诗集当中,还有一些则是令人耳目一新。周克玉诗中有一股流动的真情,如其人一样率真坦荡,清澈透明,同时还体现出令人钦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他的诗不仅“情真”、“味厚”,更可贵在于“格高”,其内容上贴近生活,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时代风貌,在语言表达上大气硬朗,谦逊里透出风骨,平实中蕴涵着一种精神。这不仅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精神中还蕴含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或可谓之民族之魂魄,不可磨灭,不会消歇。
人物评价
周克玉将军为人和蔼,善交友。在经常造访他的友人中,有领导干部,也有科技人员;有在职的,也有离退休的;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有要人,也有百姓;更多的则是文化、艺术、理论界人士。有时一天要接待几种不同类型的人,交谈的话题跳跃性大,知识涵盖面宽。他常常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谈什么懂什么。研究党史国史的著名教授邵维正说:“周克玉政委博学多识,他的谈话,文化含量高。” 在和平时期的工作中,表现出的则是一片“爱民”之心。曾先后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一些同志,对周克玉将军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他对人民群众的事,对基层官兵的事,格外关心。
1990年,周克玉由总政治部副主任调任总后勤部政委。总后的单位多数都驻在大城市,而他到任后,首先到环境条件最恶劣的青藏高原部队调研和看望官兵。
当他得知在建设青藏公路和铺设输油管线以及运送物资中牺牲了不少官兵时,专程去为烈士墓献花;又冒着雨、打着手电筒一家一户地走访看望了20多名烈士的遗属和子女,并当场拍板解决困难。事隔10年,当时陪同他看望的一位大校军官至今谈起此事还感慨颇深地说:“当时周政委要求,看望时一家都不能漏,少说客套话,主要是问有什么困难。见到政委,有好几个遗属都泣不成声。”在谈到这件事时,周克玉将军说:“作为烈士的遗属和子女,困难和苦衷要比常人多得多,特别是精神之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离开青藏高原不久,他又到条件同样艰苦的嫩江基地和武汉基地驻偏远山区的几十个仓库,实地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他说,越是艰苦地区,越是基层,困难越多,越需要首长和机关去解决。
有些战士在高山哨所值勤,周克玉坚持要上去看望。他对劝阻的随行人员说:“战士都是孩子,离开了父母到山沟仓库当几年兵,有的连一趟县城都没进过就退伍了。对这些战士,无论他们的哨位有多高,路有多远,我都应该去看一眼。”看望中,见到许多战士与他握手时直掉泪,他尽量放慢脚步,让战士握手时间长一些。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有的要行车很长时间,如果时间宽裕,他就顺路到沿途村庄歇脚,以便与老百姓拉拉家常,了解民情。有一次,周克玉政委在一个山区村庄与农民交谈中,看到他们生活艰难,很动情,让工作人员把带在路上野餐用的方便面、香肠、饮料等分给老人和孩子。
1995年,周克玉将军离开了部队领导岗位,当选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他把深入实际、服务于民的作风又带到了国家立法工作中。人大法律委员会分工他组织审议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十几部法律,在审议修改前,他都亲自下去作深入调研。
上一篇:于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