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夏威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大别山,红军,军长夏威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夏威(1893年3月2日-1975年1月3日),原名钧差,号煦苍,广西省梧州府容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新桂系核心人物之一。,
人物简介
夏威(1893――1975),中将加上将衔,兵团司令。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人。生于1893年3月2日。先后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5月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任排长、连附。次年代机枪连连长。1920年脱离桂系军阀,通电拥护孙中山,任马君武田南警备军第三营营长。1923年夏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第三团团长。1924年升任第三纵队司令。1926年3月任第七军第六旅旅长。同年夏任第七军第一路指挥官兼第一旅旅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三路第二纵队指挥官,6月2日又任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9月18日因功升任第七军军长。10月19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0月18日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师师长。还曾任第二师师长。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后,率部对蒋作战,兵败后避居香港。1932年任南宁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34年任第十五军副军长。同年9月代第十五军军长。同年10月任桂军第四集团军第一追击军军长,率部追堵红军。1936年任第四十八军军长。同年1月23日任中将。同年两广事变后任改编后的第四十八军军长。1937年5月14日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六军军长,留守广西。9月13日任第八军团军团长。1938年4月12日兼任第八十四军军长。1939年2月6日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同年11月1日改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桂南会战。1940年1月31日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8月率部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3月5日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同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7月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官,率部参加苏中战役。1947年7月选任中国国民党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8月26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9月2日被派为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1月任第十兵团司令,3月兼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同年3月24日免去安徽省政府委员及主席职。4月率部参加长江防御战。1949年12月去海南岛。次年定居于香港。1975年1月3日在香港亡于车祸。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夏威生于1893年3月2日(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十四)。夏家在容县是个实力派,其父在当地颇有地位,这样的出生环境在新桂系早期的骨干中是很少见的。夏威和黄绍�f、白崇禧的关系都很亲密,这主要是他们三人自从陆小开始,就形影不离,他们一起历经过学生军、武昌陆中、保定军校三期步科、广西陆军第1师官、模范营的军旅生涯。
夏威在模范营当的是第2连连附,后来他与黄、白一起调到新成立的机关枪队当队附。在当时,这个机关枪队没有设立队长一职,于是全队事务就有三人一起商量决定。没过对久,黄、白两人又都各自返回原来的连队当连附,这个机关枪队就成了夏威的部队了。此后机关枪队改编为连,夏就正式当上了连长。
1921年7月,曾经的模范营被扩编为田南警备军,夏威同黄、白一起升为营长。应该说此时的夏威,就其资历、威望等,和黄、白是旗鼓相当。可是夏威有一个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喜欢做一个好好先生,而黄、白两人则对待下属恩威并济。随着黄绍�f拉起民军升为统领之后,白崇禧也因受到马晓军赏识而升为统领,此时的夏威因在当营长期间没有什么出色表现,只能屈居白氏之下了,从此拉开了与黄、白的差距。夏威虽然在治军上略显平庸,但是他也有优点,那就是为人讲究忠义,他先是坚定的跟随于黄绍�f,黄下野后又成为白崇禧的忠心部下了。
夏威不仅为人忠诚,而且也擅战。在讨陆、讨沈的战役中,已经是广西陆军第2军第3纵队司令官(原讨贼军第3纵队)的夏威经常承担单独作战的任务,可见黄、白对其之倚重。也正是如此,在参加北伐的作战中,时任第7军第1旅旅长的夏威战功不多,却是第一个当上师长、副军长,乃至军长的人。
兵败湖北
夏威虽然在黄、白的渐次提拔中成为了继李宗仁之后的第7军第二任军长。但是其个人威望仍显不足,加上在北伐作战中始终作为先锋的钟祖培、李明瑞等人也不服他,这就使夏威虽在军长之位,却名不符实。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造成了蒋桂战争中,新桂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威对于新桂系在武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担任第15师师长的他,不仅不能掌握住手下三个旅长,而且经常不在部队。这一方面可能于所属三个旅长都并非出自讨贼军系统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他将武汉局势全部寄托在胡宗铎和陶钧两人的身上吧。
1929年初,蒋介石在湖南培植亲信,以夺取桂系控制的湖南地盘,桂系将领夏威(第七军军长)、胡宗铎(十九军军长)、陶均(十八军军长)从湖北发兵湖南,驱逐湖南省省主席鲁涤平,以何键代之。这一事件成为蒋桂战争的导火线。蒋介石在蒋桂战争期间扣押粤军首领李济深(广西人)、收买粤军将领;派已经下台的湖南军阀唐生智赴华北活动被桂系收编的湖南将领,白崇禧仓皇出逃;又调动数十万大军进攻湖北的桂系第四集团军部队。当时第四集团军司令李宗仁不在湖北,夏、胡、陶三人以夏威为总指挥,拟在武汉外围抵御。不料,夏威在出发赴黄陂前夕,忽患白喉,临时将前线指挥权交给李明瑞。李明瑞与杨腾辉临阵倒戈,与此同时湖南将领何键通电拥蒋,第四集团军迅速瓦解,桂系战败。
因驻湖北的第七军等部队是桂系主力,第七军军长兼湖北部队总指挥夏威受到桂系将领的指责,一度被冷落,数年后才复出任十五军军长。其实,桂系的战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上没有号召力,所以在蒋介石的银弹、官司弹攻势下,到处瓦解。此外,李、白在北伐期间大量收编外省军队、重用外省将领,却无力加以严格控制,也是第四集团军迅速瓦解的重要原因。具体到第七军来说,瓦解的根源也在李宗仁,而不在夏威。俞作柏是桂系猛将,在统一广西的战争中,在三巨头之下,战功最大的便是俞作柏。可是,李宗仁对俞作柏并不信任,在北伐前剥夺了俞作柏的兵权。俞作柏胞弟俞作豫、表弟李明瑞随李宗仁参加了北伐,但因俞作柏的关系受到打压。特别是李明瑞,作战勇猛、战功卓著,却得不到重用,眼看着外省人陶均被白崇禧提拔后来居上当了军长,因此心怀不满。这种内部矛盾,为蒋介石所利用,才导致了桂军主力的瓦解。
重回部队
蒋桂战争失败了。夏威觉得对不起黄、白两位对他有提拔之恩的长官和好友,于是一个人灰心丧气的逃到香港去了。不久、李、黄、白等人也都逃往了香港,但夏威因对他们怀有愧疚之感,始终不愿相见。哪怕是李、黄、白在广西重新掌权时,夏威也不愿意重返部队任职。不过,这倒使他避开了中原大战。
1931年6月的两广合作,使白崇禧走上了重建桂军的道路。在他的主持下,大批沉员被裁汰,部分高级骨干也因对时局抱悲观态度而选择转政、辞职、或退居二线,这使桂军就特别缺乏可用的高级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夏威禁不住白崇禧的再三邀请,决定复出,成为了第15军的副军长。
上一篇:张永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