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林长民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外交,日本,国民林长民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势力侵凌,利权日失,空拥领土,所存几何?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长民尚欲日讨国民而告之也。若谓职任外交委员,便应结舌于外交失败之下,此何说也?
这封辞职信义正辞严,充分展示了林氏一片拳拳报国之心。此后不久,林长民又以曾经赴日者的身份,在《国民公报》发表《敬告日本人》一篇长文,反复开导“吾亲爱之日本人”,详细陈述中方愿望。文中逐一驳斥了日本人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论调,提出处理国际关系应遵守同一准则:“正义人道一涉本身利害问题,便设许多例外,吾不能不为正义人道哀。此当向世界各国今日所号称强国者进一忠言,勿为伪善,尤望亲爱之日本人毋自欺以欺人。”说到中国人民对日人的感情,林氏也坦然相告:
吾今敢正告日本人曰:吾国人之对君等实有不可讳言之痛矣。除极少数之人外,不论阶级高下、知识深浅、思想新旧,观察纵有异同,饮恨几于一致。经一度事变,便增一分怨毒,毋谓吾人爱国无持久性也。假令事变之生,继续不已,君等怙过,迄无悛心,相激相荡,终有不堪设想者。
1920年4月,林长民出游欧洲。这也是一种象征,林氏从此与日本绝缘。3月12日,国民外交协会为其饯别,席间,干事张超赞扬,“五四国民运动发生之后,林理事不避嫌疑,益为本会尽力,国人尤深感激”。林长民也总结平生,称五四前后为一转捩点,其政治主张从“偏于缓进”变为“勇往迈进”;自国民外交协会成立,“乃得实行所信,与诸君呼号奔走,稍尽棉力”。正如其所自白:“长民政治生涯,从此亦焕然一新。”可以补充的是,五四运动的发生,确为其一生事业最光彩的顶点。
反奉遇难
1920年春,林长民携带16岁的女儿林徽因到欧洲考察。10月,林长民回国与蔡元培、王宠惠等联合上书,向政府建议恢复国会,完成宪法。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当时总统黎元洪的采纳,并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直接参加了制宪工作。
这时的林长民又变得踌躇满志,他试图把自己在欧洲考察的所学所得一一实践于中国政治。在制宪过程中,他提出应把劳工制度订入宪章,还关注生计制度的议定,并被推举为生计章起草委员会委员长。然而,1923年10月曹锟贿选总统成功,林长民所主张的生计制度与地方制度被搁置,他的政治理想再次成为泡影。
1925年张作霖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援,兵分四路进攻北京,意欲自任总统。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向全国发表《反奉通电》,并将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称为东北国民军。郭松龄起兵后,托人游说林长民出关。林长民感念郭松龄知遇之恩,于11月30日晚乘郭松龄专车秘密离京,途中受到奉军王永清部的袭击。与郭松龄同行的林长民下车躲避时被流弹击中身亡,终年49岁。
个人作品
林长民文章、书法皆佳。著有《铁路统一问题》。所藏“双栝庐”图书,赠予乌山图书馆。
人物评价
自信是“治世之能臣”
林长民是日本留学生中公认的明星式人物。他热心社会公益,乐於为人排难解纷,一度还担任留学公会会长。推举他的人一致认为林长民身兼数长:一有才,不仅学识渊博,且“善治事”;二有口才,善於辞令,因此当堂弟林尹民、林觉民慷慨陈词,宣扬革命的宗旨时,林长民则注重於广泛的交流结纳。
林长民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慨然於国民教育程度的低劣,拒绝了清政府要授予的翰林进士身份,回到祖籍福建出任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在此期间,他厘定学则,革除积习。后来,林长民赴北京,与徐佛苏等组成“宪友会”鼓吹宪政。辛亥革命爆发后,林长民到上海参加第一届“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时,与同盟会党人发生争执。数日後林长民在南京下关车站遇刺,所幸有惊无险。林孝恂又惊又忧,将儿子关在楼上“累日不得出”。但林长民矢志不悔,他自信有政治异禀,欲做“治世之能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刘佳慧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