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林长民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外交,日本,国民林长民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赞助国际联盟之实行;(二)撤废势力范围,并订定实行方法;(三)废更一切不平等条约及以威迫利诱或秘密缔结之条约合同及其他国际文件;(四)定期撤去领事裁判权;(五)力争关税自由;(六)取销庚子赔款余额;(七)收回租界地域,改为通商市场。
林氏指陈,此七条既“已承总统批交外交委员会核议,明日该会开会,即可议及此案。倘能将此七问题完全通过,请由政府电饬巴黎专使提出,实为一般国民共同希望者也”。面对林氏所代表的国民公议,徐氏亦不得不答应“此节自然照办”。
正由于林长民具有这样的优势,以私人身份出访欧洲的梁启超,在党派考虑之外,也可方便地择定其为通报巴黎和会消息的接收人,以便上传下达,影响政府与舆论。
当时进步党在北京地区握有两家重要的报纸,一为其机关报《国民公报》,一即在知识界颇具号召力的《晨报》。以林长民在党内的资历,加以主持《晨报》编务的刘道铿为林之同乡福州人,因而,其与《晨报》的关系自更为密切。林氏在该报连载《铁路统一问题》的长文,开宗明义便揭出问题的核心:“铁路建筑权及其投资,即为势力范围之表征。”而其中“根据条约者,为政治性质之路”,此即“以铁路所及为占据领土之变形”,“凡此政治性质铁路经过之地,几即为他国领土之延长”。因此,林氏坚决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中国路权,统一由交通部管理。当时林长民等人所力持的“统一铁路政策虽非只为日本而发,而实以日本为主要对象”,叶景莘称其“实是当时抗日运动的一个方面”,与以后的五四事件相关联(《五四运动何以爆发于民八之五月四日?》),确有道理。
《晨报》披露了来自巴黎的消息,山东将不直接交还中国,而暂由英、法、美、意、日五国共管,以及日与除美之外的三国订有密约,英、法、意将不反对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要求;该报又发表《山东问题之警报》加以证实,并疾呼:“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即足以亡国云。”在此恶报频传、形势迫人之际,《晨报》集中发布了代表国民外交的声音。[3]
此日的“紧要新闻”中,既有巴黎代表报告“和会难以坚执公理”的电文,国民外交协会1919年4月30日收到的梁启超要求拒绝签字的24日来电,也有该会5月1日分致美、法、英、意四国代表及中国和会代表的电报,申诉中国民众的意志。而置于社论位置的,则是林长民的署名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此文乃因其所接获的梁电而引发,其中最震动人心的是如下一段文字:
呜乎!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请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今果至此,则胶洲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文章最后表示:“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林文慷慨悲壮,语调激昂,虽仅300余字,其效力却不啻一枚重磅炸弹。
当日,外交委员会紧急开会,议决拒签和约,拟就电稿,由该会委员长汪大燮与事务长林长民亲送徐世昌,转国务院拍发给中国代表团。而总理钱能训却另具密电,命令首席代表陆徵祥签约。林长民有一同乡在国务院电报处工作,当晚即将此情告知林氏。1919年5月3日清晨,林到外交委员会报告,因此直接导致了五四学生大游行。3日下午4时,国民外交协会召开全体职员会,林长民、熊希龄、王宠惠等出席,作出四项决议:
一、五月七日在中央公园开国民大会,并分电各省各团体同日举行;
二、声明不承认二十一款及英、法、意等与日本关于处分山东问题之密约;
三、如和会中不得伸我国之主张,即请政府撤回专使;
四、向英、美、法、意各使馆声述国民之意见。
学生们的提前行动,使国民外交运动真正成为事实,林氏等人主持的协会从此亦不再担任主角。
1919年5月2日,林长民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新闻,“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向国民揭露政府这一卖国行径。
此不足三百字的新闻一经发表,顿时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十二所学校的三千多名爱国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总统徐世昌怀疑林长民就是学生运动的幕后主使,将他召到总统府严加训斥。事实上,林长民正是“火烧赵家楼”的真正点火人。
由于林长民在反对和约中态度鲜明,亲日派固然视之为眼中钉,“说这回北京市民的公愤,全是外交协会林长民等煽动起来的”(《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每周评论》21号),日本政府更是对其恨入骨髓。5月21日,日本大使小幡酉吉竟然照会中国外交部,声称:在随后的事态发展中,林长民仍一本初衷,坚持维护国权的民间立场。5月4日晚,林长民即与汪大燮、王宠惠一起面见徐世昌,次日又具呈警察厅,要求保释被捕学生。两清虽未得允,各校各界掀起的联名具保活动,却最终迫使当局提前放人。6日,因政府有阻止“五七”大会之说,林长民专门入总统府见徐世昌,提出三项要求:请政府对于山东问题表示一种决心,以维民望;请将被捕各学生保释,免再激生风潮;七号必开国民大会,请饬军警勿用强力解散或加无理干涉。因徐氏对开会事仍坚决不允,林回国民外交协会报告后,又与熊希龄、范源廉、王宠惠一同具名,答覆钱能训禁开国民大会的来函,引会员“集会自由载在《约法》”之言,回拒钱氏,并进而警告当局“慎重和平,勿致发生意外,致蹈前清川路覆辙”。
外交委员会委员、干事长林长民君,五月二日《晨报》、《国民公报》等特揭署名之警告文,内有“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等语,似有故意煽动之嫌。此事与五月四日北京大学生酿成纵火伤人暴动之事,本公使之深以为遗憾者。……尔来北京散布之传单,多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为题,传播各省,煽动实行排斥日货。
为此,日本公使要求中国政府禁止此类言论之发表,并威胁说:“若果放置此等风潮,不特有酿成贵国内治意外之扰乱,怕有惹起两国国际重大之事态。”日方充满敌意的言词中,恰可证明林氏其时在舆论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以及在促使五四运动爆发中确实发挥了引导作用。
有一种传闻也值得一提:林氏早先曾劝曹汝霖、陆宗舆等“勿坚持其主张,并说民众反对甚力,或至于烧房子打人。这不过是极力规劝的话”,却不幸而言中。因而游行冲突发生后,有人遂指为是研究系所鼓动。此说于揭示进步党与五四的关系上,并非空穴来风。对于日本的挑衅,林长民当即给以回击。25日,林氏上书总统徐世昌,请求辞去外交委员会职务,以免政府为难,但警惕日方阴谋的态度无稍改变。文末专门列举了日本报纸中有关日对山东拥有权利的言论,要求训令驻日大使质问抗议。对小幡的指责,宗孟先生也严辞批驳,所谓“愤于外交之败,发其爱国之愚”,“激励国民,奋于图存,天经地义,不自知其非也”;并郑重声明:
上一篇:刘佳慧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