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莲池大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大师,净土,禅师莲池大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生活上,莲池大师简朴清淡,始终以麻布素衣蔽身,一麻布帏用几十年,日常行作都自力亲为。著有三十二条自警以律己。待人接物心怀慈悲,外显威仪而不失温和,为道场与大众不辞劳苦,以大悲心平等摄化一切有情。
圆寂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底,先往城中别诸弟子及故旧等,后归寺中具茶汤设供话别众僧。七月初一,上堂对众曰“明日吾行矣!”。晚上,大师示微疾,瞑目静坐于丈室。次日夕,诸弟子等请留遗训,大师睁眼开示:“大众老实念佛,莫捏怪,莫坏我规矩。”言毕向西念佛而逝。师世寿八十有一,僧腊五十。弟子奉其舍利入塔于五云山麓。自七祖省常大师生西,至莲池大师行化于世,其中间隔五百五十余年。此时间内教法式微,净宗不振,虽有高僧大德出现,弘扬净土念佛法门,以救道法之衰落,然收效匪著。证诸史册,自身行持谨严,度众不遗余力,莲池大师当为最为出色者之一。
人物年表
17岁举诸生,以学行见称。邻有一老妪,日日称念佛号,彼问其所以,妪对曰:“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而逝,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师为其语所感,尔后即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策。
27岁丧父,
32岁母亦永诀。
嘉靖四十五年(1566)遂决意出家,投西山性天大师落发,就昭庆无尘受具。旋即北游,谒遍融大师,谕以勿贪名利,唯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后参笑岩德宝于柳庵,辞别向东昌之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大悟。乃作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
隆庆五年(1571),乞食云栖,见山水幽绝而爱之,居焉。山故多虎,环山40里,岁伤不下数十人,居民苦之,师发悲愿,为诵经施食,虎患遂宁。岁亢旱,居民乞祷雨。师曰:“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众固请,乃持木鱼出,循田塍行,唱佛名。如足所及,时雨如注。众悦,相与庀材造屋。师居山修念佛三昧,教化远近,衲子云集,遂成一大丛林。
万历十二年(1584),编《往生集》,记传古今往生者之事迹。二十年,开法于杭州净慈寺,又兴戒坛之制,行自誓受戒之法。于山中及城内外造放生池,作《戒杀放生文》,诫害物命。弘扬净土,著《阿弥陀经疏钞》等,融会事理,统摄三根,至于渊奥。四十三年六月杪,忽入城别诸弟子及故旧,曰:“吾将他往。”还山,设茶别众,众莫测。至七月朔晚,入堂曰:“明日吾行矣。”次夕,入丈室,示微疾,睽目坐,城中诸弟子毕至,复开目云:“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众留之,师作《三可惜》、《十可叹》以警众,面西念佛端然而逝。
世寿81岁,僧腊50夏,塔全身于寺左岭下,留世著作有《阿弥陀经疏钞》4卷、《往生集》3卷、《净土疑辩》1卷、《禅关策进》1卷、《梵网戒疏发隐》5卷、《沙弥要略》、《具戒便蒙》各1卷、《缁门崇行录》1卷、《水陆法会仪轨》6卷、《楞严摸象记》10卷、《竹窗随笔》3卷、《云栖遗稿》3卷、《山房杂录》2卷等。后由其弟子搜集师之著作30余种编成《云栖法汇》流通。参阅《云栖志·释德清撰莲池大师塔铭》、《净土圣贤录》卷5等。
八祖道场
云栖
莲池大师爱云栖之环境,此地既离杭州不远,又是个山幽境胜之地,大师结茅驻锡,终使云栖寺成为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专修净土道场。
山径纡徐日,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此诗为清康熙皇帝巡幸云栖寺时所留下的五言诗,短短四十字,道出了云栖幽静深奥的特色。
上世纪三十年代,临海项氏士元编纂《云栖志》十卷,其《自序》有:“杭为浙省首区,西南一带,湖山秀美,选佛之场,栖真之宅,环列错峙,五云在诸山中尤为秀耸,江湖映带,南北两峰,均落腕中,山之西麓,云栖寺在焉。境则变喧而幽,土则去秽而净,盖五云檀有杭州山水之美,云栖尤占五云之胜也。溯兹寺自宋乾德间伏虎禅师开山以来,中经吴越王钱氏暨释�宏发扬演播,慧光日启,逮至有清,圣祖世宗高宗辈迭次巡幸,加以褒崇,香火益盛。嘉道以还,虽火患频遭,故物多化灰烬,而寺僧凤翔、瑞真等咸克发抒愿力,锐志重兴,承钵之徒,亦能笃守老实念佛之戒,以故宗风广扇,迄今未衰,�园绀宇,先后增辟,以视畴昔,更远驾而上之”。此文言简意周,不仅叙述了寺之环境与历史沿革,并说明距今七十年前之寺貌。从而我们可知此寺自莲池大师之后,一直是“笃守老实念佛之戒,宗风广扇,迄今未衰”的净土道场。
该寺自莲池大师住持之后
截至《寺志》成书之上世纪三十年代,净土宗风历三百六十余年而不变,首应归功于大师之德化风靡远近,故道俗之来受教与乞受戒者甚多。据《往生集》、《净土圣贤录》、《居士传》等所载,就有数十人之众;《云栖志·卷五禅德》所示者即有如荣、如清、广槐、大贤、广如、大冥、智瑛、圆信、广印、广彰、大抡、广承、本金、鹤林、大善、方宜、成法、成杰、等圆、与明、与楷、交熙、维章、中庸、天寿等二十五人,诸师皆秉莲池大师之教,虔信净土法门,以莲池大师手订之制度为规则,导住众皆笃修净业使然。
其二,则由莲池大师手订云栖寺之规制,使后人有法可依。大师所制之规约周而备,计有:1.大堂规约;2.西堂规约;3.律堂规约;4.法堂规约;5.老堂规约;6.病堂规约;7. 各房规约;8.下院规约;9.直院事宜;10.定额人数;11.节省财费;12.出应期会;13.暂到客众;14.外住法眷;15.十方云水;16.众事杂式;17.僧约;18.修身十事;19.各执事约;20.僧值凡例;21.赴请三约;22.善罚例;23.免例;24.摈例;25.求住式;26.学经号次;27.受戒式;28.过犯忏悔式;29.津送式;30.上方善会约;31.流通藏本法宝约;32.藏经堂事宜;33.水陆道场规约;34.诵经礼忏不诚敬罚例。可谓堂堂有规约,事事有所依,执事明其职,修学各有式,误事罚银钱,赏罚甚分明。
明代中后期的佛教寺院,多飞檐翘角宏伟壮丽,云栖寺虽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住僧千余,但大师无意宽宏寺宇。僧舍欠缺,即于房外支阁以居,寺院却依制管理得整整有条。寺僧礼佛诵经或静坐修持设有专房;僧职分明,执事僧有办公处所,每间房舍都安锁钥,定时启闭;院内老堂、病堂、浴室、客房一应俱全;一日夜中由直板僧鸣板巡行,闻板随声念佛者举善,晚间有直夜僧巡视察单,并由直院总管此事;戒为三学之本,严格执行半月一次的“诵戒”和“羯磨”,按规定对寺僧赏功罚过,如有严重犯戒者,立即迁单。规制中尚有《直院诫言》、《库铭》、《堂铭》、《厨房铭》、《浴堂铭》、《斋堂条示》、《受食偈》、《定香铭并式》等,张贴当处以警示众僧。
上一篇:庭竹(台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