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萧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萧乾,冰心,大公报萧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萧乾 - 简介
萧乾
生于北京。蒙古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1935年毕业,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担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萧乾 - 生平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萧乾自幼贫苦,靠半工半读接受教育,在北新书局学徒时,开始接触文学。1926年入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因参加共青团而被捕,经校方保释后,少年的萧乾化名肖若萍远离故乡,到汕头的角石中学任国语教员。在这里萧乾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以后据此写成了一部自传式长篇小说《梦之谷》。1931年回北京入燕京大学学习,并开始在《大公报・文艺》及《水星》等报刊发表一系列短篇小说。其中《篱下》、《矮檐》等均是据自己早年人生的经历加工创作而成。1935年,自燕京大学毕业,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并兼旅行记者,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藉此了解中国社会这部大书。
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进行心理学小说研究。不久,二战的战火燃遍英伦,萧乾离开剑桥,毅然担任起《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继续进行他的人生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通讯报告。以后据此段人生经历写成一部报告文学集《人生访》。1946年5月,萧乾回国,参加上海、香港两地的《大公报》工作,并兼任复旦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人民中国》、《译文》、《文艺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职。在这期间,萧乾翻译了:《好兵帅克》、《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塔尔.金特》、《战争风云》等外国文学作品。近年,已逾八十高龄的萧乾还与夫人文洁若女士合作翻译了英国著名作家乔伊斯 的代表作《尤里西斯》。
在萧乾漫长而又极富人生色彩的创作道路中,其早年小说多描写二十年代北京贫民区的生活,作品往往通过儿童天真的眼光来展示人间的不幸,笔下带有较多的忧郁色彩。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所进行的“人生采访”,其通讯报告善用典型事例,内容翔实,文字活泼洒脱,手法富于变化对当时以及后人颇具影响。
萧乾 - 履历
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蒙古族。为遗腹子。11岁时丧母。少年家境贫苦,有一位美裔堂嫂给了他英文启蒙。 1928年冬,应同学之邀,去汕头一中学教国语。次年春天,与一小学女教师相恋,初恋以悲剧告终。其成名作中篇小说《梦之谷》就是根据这个真实故事而写成的。暑假进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班。 1930年,因采访而结识沈从文。 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得到斯诺的赏识。在沈从文编的《大公报》“文艺”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蚕》。年底结识巴金。 1938年,发表中篇《梦之谷》。 1939年9月赴欧,开始了7年海外生涯,一边当老师,一边做《大公报》驻英记者。 1943年,为奔赴欧洲大陆采访战局,而放弃了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的硕士学位。 1944年秋,领到随军记者证,成为这时中国“在西欧战场上唯一的记者”。 1945年3月,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7月,采访波茨坦会议。10月,赴纽伦堡采访对纳粹的审判。 1946年3月回国。 1947年,特写集《人生采访》出版。 1954年5月,与文洁若结婚,她是他第四任妻子。 1956年,译作《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好兵帅克》、《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出版。 1957年,错划为“右派”。 1962年,译作《里柯克讽刺小品选》出版。 1964年,摘掉“右派”帽子。 1966年,被揪斗,抄家,所藏图书、研究资料及文稿全部丢失。 1978年,开始着手翻译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 1979年平反,确认“右派”为错划。4月编选《萧乾散文特写选》,并写长篇文学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作为代序。5月开始着手编辑《杨刚文集》。杨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传奇女子。 1980年,发表又一篇文学回忆录《一本褪色的相册》。 1982年,发表散文《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发表其又一篇长篇文学回忆录《在洋山洋水面前》。 1987年5月,《北京城杂忆》出版。 198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1990年8月,与文洁若开始翻译《尤利西斯》,历时四年。 1999年2月11日逝世。
萧乾 - 甜蜜折磨
萧乾在北新书局看过一些包括《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爱情小说,一颗心也为书中的一些情节和对话而颤动过。但萧乾同异性没有过接触。一次圣诞节,看女校演戏,曾为一个扮演天使的姑娘所倾倒。然而连她叫什么萧乾也不知道,她更无从晓得观众中有萧乾这么个崇拜者。
这家学校分高中初中。萧乾每周担任二十来节课,从初一教到高三,学生中甚至有比萧乾年长的。上课用的是赵元任的《国语课本》。为了使课堂不至于太沉闷,并启发学生对国语产生感情,萧乾还特别选了黎锦晖编的一些小歌剧,作为辅助教材。当学生们对国语从冷漠变得热烈起来时,萧乾就帮他们组织起一个以提倡国语为宗旨的“天籁团”。就在这个团排演一出独幕剧的过程中,萧乾同一位名叫萧曙雯的女生之间产生了超出师生关系的感情。
事情发生在话剧演完之后的庆功会上。一出戏演成功了,参与者紧张地劳累了一段时候,都愿再欢聚一下。记得那晚月色朦胧,晚会是在学校草坪上开的。学生们一个个上来唱歌,跳舞,讲笑话。快结束时,有人提议萧乾也来表演点什么。这很突然,萧乾事先没有准备,就唱了老姐姐教萧乾的《小白菜》。那是一首描绘孤儿生活惨景的小曲。不料萧乾还没唱完,就听到了嘤嘤的啜泣声。哭着的正是萧曙雯。事后萧乾才知道她自己也是个孤儿。她那位当中医的爸爸续弦后,她在家里成了个受气包。小学毕业后,由于交不起学费,就去一家百货公司当店员。一天,原来的小学校长遇到她,答应供她念初中。那时她就是在校长的资助下求学的。最能把两颗心拴在一起的,莫如共同的遭遇了。萧乾们之间很快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情。萧乾们曾偷偷在月下去海滨散步,一路互吐着情愫。在山脚乱石间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就坐在那嶙峋的岩石上拥抱和亲吻。南方姑娘喜欢打赤脚。有一次萧乾伸手去摸她那白嫩的脚,说:“真可惜,北方姑娘总把这么美的部分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她微嗔地说:“碰上你这样的男人,就应该用布包起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