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申丹(教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外语教学,北京大学,文体申丹(教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5. Dongfeng Wong & Dan She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Meta: Translatorsu2019 Journal 44.1 (1999): 78-100.
56. Dan Shen. “Misreading and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 Ed. Mabel Lee & Meng Hua. Sydney: Wild Peony, 1997. 183-192.
57. Dan Shen. “Interculturality and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s.”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42.4 (1995): 245-248.
58. Dan Shen. “Review:Semiotics and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on.”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42.1 (1996): 53-57.
59. Dan Shen. “Syntax and Literary Signific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Realistic Fiction.”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38.3 (1992): 149-167.
60. Dan Shen. “On the Transference of Modes of Speech from Chinese Narrative Fiction into Englis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28.4 (1991): 395-415.
61. Dan Shen. “The Distorting Medium: Discourse in the Realistic Novel.” Journal of Narrative Technique 21.3 (1991): 231-249.
62. Dan Shen. “Unreliabil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Style 23. 2 (1989): 300- 311.
63. Dan Shen. “Literalism: NON u2018formal-equivalenceu2019.”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35. 4 (1989): 219-235.
64. Dan Shen. “Stylistics, Objectivity, and Convention.” Poetics 17.3 (1988): 221-238.
65. Dan Shen. “On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Intentional Illogicali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Fiction.” Style 22.4 (1988): 628-645.
66. Dan Shen. “O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Narrative Fiction.”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34.3 (1988): 131-140.
67. Dan Shen. “Fidelity Versus Pragmatism.”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31.3 (1985): 134-137.
68. Dan Shen.“Narratorial Unreliability: Types, Approaches, and Extensions.” 俄国电子期刊Narratorium 2013年5月(1.1万英文单词,翻译成俄文)。
另:在An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Ed. Sin-wai Chan, David E. Polla(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1995)中发表5千英文单词的辞条“Literalism”。
在国内期刊和论文集中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在CSSCI源刊发表的包括(除另有说明,均为独著,未收入简短书评):
1.《明暗相映的双重叙事进程――〈莳萝泡菜〉单轨反讽背后的双轨反讽》,《外国文学研究》2019(1)。
2.《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外国文学》2019(1),81-96。
3.《叙事的双重动力:不同互动关系以及被忽略的原因》,《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2)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特刊,79-93。
4.《情节冲突背后隐藏的冲突》,《外国文学评论》2016(1),第97-122页。
5.《女性主义和消费主义背后的自然主义》,《外国文学评论》2015(1),71-86。
6.《叙事动力被忽略的另一面》,《外国文学评论》2012(2),119-137。
7.《也谈“叙事”还是“叙述”》,《外国文学评论》2009(3),219-229。
8.《何为不可靠叙述?》,《外国文学评论》2006(4),133-143。
9.《深层对表层的颠覆和反讽对象的置换》,《外国文学评论》2005(3),5-25。
10.《〈解读叙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外国文学评论》2004(2),51-59。
11.《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外国文学评论》2004(1),102-113。
12.《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已经过时?》,《外国文学评论》2003(2),93-103。
13.《“故事与话语”解构之“解构”》,《外国文学评论》2002(2),42-52。
14.《解构主义在美国》,《外国文学评论》2001(2),5-13。
15.《美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小规模复兴》,《外国文学评论》2000(4),144-148。
16.《“寻找叙述者”一文读后》,《外国文学评论》1997(1),40-43。
17.《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外国文学评论》1996(2),17-23。
18.《叙事作品研究中的断裂》,《外国文学评论》1992(2), 28-34。
19.《论西方叙事理论中故事话语的区分》,《外国文学评论》1991(4), 17-25。
20.《论西方叙事理论中的情节观》,《外国文学评论》1990(4), 10-18。
21.《文字的不同“叙事运动中的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第721-731页。
22.《文体学研究的新进展》,《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303-308。
23.《转喻与语境》(陈香兰、申丹),《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2),104-108。
24.《再谈西方当代文体学流派的区分》,《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293-299。
25.《及物性系统与深层象征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4-11。
26.《礼貌策略、人物塑造理论与戏剧文体学》(高剑妩、申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428-438。
27.《小说艺术形式的两个不同层面》,《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109-115。
28.《功能文体学再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188-193。
29.《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22-28。
30.《论翻译中的形式对等》,《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34-39。
31.《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 7-13。
32.《对自由间接引语功能的重新评价》,《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 11-16。
33.《小说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13-18。
34.《双向暗恋背后的单向投射》《外国文学》2015(1),27-39。
35.《自我禁锢与突围:美国修辞性叙事研究的传承与发展》,《外国文学》2011(6),84-94。
36.《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外国文学》2006(1),92-99。
37.《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文本》,《外国文学》2005(6),56-62。
38.《西方文论关键词:视角》,《外国文学》2004(3),52-61。
39.《西方文论关键词:叙事学》,《外国文学》2003(3),60-65。
40.《西方文论关键词:叙述》,《外国文学》2003(3),66-71。
41.《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外国文学》2002(2),40-46。
42.《美国当代修辞性叙事理论中被遮蔽的历史化》,《国外文学》2012(4),3-12。
43.《坡的短篇小说的道德观、不可靠叙述与〈泄密的心〉》,《国外文学》2008(1),48-62。
44.《平淡无味后面的多重象征意义》,《国外文学》2005(2),88-94。
45.《“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国外文学》2004(2),3-12。
46.《多维,进程,互动》,《国外文学》2002(2),3-11。
47.《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国外文学》2000(3),7-13。
48.《从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看如何避免批评理论中的片面性》,《国外文学》1998(2),3-8。
49.《全知叙述模式面面观》,《国外文学》1995(2),3-11。
50.《对叙述视角分类的再认识》,《国外文学》1994(2),65-74。
51.《从安德森的〈鸡蛋〉看聚焦越界的问题》,《国外文学》1993(4),1-8。
52.《何为叙事的“隐性进程”?如何发现这股叙事暗流? 》,《外国文学研究》2013(5),47-53。
53.《文学认知:具体语境与规约性语境》,《外国文学研究》2010(5),122-128。
54.《“整体细读”与深层意义》,《外国文学研究》2007(2),31-42。
55.《叙事学研究在中国与西方》,《外国文学研究》2005(4),110-113。
上一篇:佐藤宽太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