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傅筱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银行,上海,中国傅筱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傅筱庵(1872年12月30日-1940年10月10日),名宗耀,字筱庵,以字行,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人,清末及中华民国实业家、银行家、政治家,是被戴笠所刺杀的最高级别的汉奸之一。曾出任北洋政府高级顾问,1927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长。1938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任伪上海市长,在任期间破坏抗日,捕杀抗日军民。1940年10月10日被军统策反的仆人朱升源持刀砍死。
,人物介绍
傅筱庵,生于1872年,浙江省镇海县人,15岁时进入上海英商造船厂做工,因粗通英语,又处处取媚于外国资本家,很受赏识,短短3年就被提升为领班,专管工人工资等事。他是一个心贪手辣的家伙,依靠克扣工人的血汗收入,攒集了一笔钱,在浦东购置房产,出租得利。后又结识了上海在浦东占有大量房地产的严筱舫之子严子均,代严家兼管房地产的经租业务。此后,傅筱庵就凭着他与外国人和上海富商的关系,到处钻营,辗转夤缘,投入清末显贵一时的盛宣怀的门下。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省武进县人,依附李鸿章办洋务起家,成为李鸿章的亲信党羽。他先后出任天津道台、电报总局总办、邮传部尚书、招商局督办等要职。1897年盛奉特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盛杏荪从政又经商,在上海进行房地产投机,涨价则视为己业,价落则拨归公产,所搜刮的房地产多于犹太商哈同。后来,李鸿章失势,但盛已掌握了招商局轮船公司,京汉、粤汉、沪宁、沪杭甬等铁路;工矿企业有汉冶萍煤铁矿公司;银行有中国通商银行等。为清末近代工业中最大的垄断者,也是大官僚中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
当年,傅筱庵年少乖巧,颇得盛家帐房的赏识和欢心,就把他推荐到盛杏荪府中充当专管浦东房地产的经租。他天资聪明,又肯钻研,随文牍教授学习中英文,增长了不少知识。他平日小心翼翼,侍候主子。当时马车在上海风靡一时,当他得知主子第三如夫人爱坐马车,而她坐的马车还显不出她的荣华富贵时,就大动脑筋,用平日积蓄的钱,设计采办了一辆小巧玲珑、富丽堂皇、藤椅式的车舆,奉献给第三如夫人。藤舆配以白马,独树一帜,路人为之侧目。盛氏宠妾在傅筱庵阿谀奉迎之下,多次美言傅于盛杏荪,傅终拜盛杏荪为“干爹”。由于盛杏荪的提携和扶植,傅筱庵晋升为盛氏总帐房的帮办。
傅筱庵勤于职守,管理盛氏财产,并井有条。他能干而有魄力,受到盛杏荪的赏识,成为盛杏荪对内掌管私人财产、对外负责交涉和联络的头等亲信。傅筱庵周旋在盛杏荪幕府,开始厕身于绅商之列,在盛杏荪控制的企业中担任招商局船舶科科长、产业科科长,成为盛氏的得力助手和代理人。
傅筱庵还先后担任过长利洋行和美兴洋行的总买办,推销外国的电器五金,经常奔走于朱葆三门下。朱葆三也是当时一跃为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有“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之说。朱葆三除自营慎余五金号外,还与严子均、傅筱庵合伙开设一片“祥大源五金号”于虹口百老汇路。这爿五金号包揽了招商局轮船上所用的全部五金。傅筱庵以官僚、买办和商号老板的三重身份,积累了千万元以上的财产,并在浙江省镇海原籍和上海都有大量地产。
政治投机
1905年,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审判中国官僚家属蓄婢案。西人陪审官有侮辱中国人的言行,引起旁听的中国人与租界当局和捕房的冲突,造成上海当时的“大闹公堂案”。公共租界的中国商人全体罢市,以示抗议。后来朱葆三、虞洽卿和傅筱庵,与上海道台袁海观挨户劝告租界上的中国商人开市。
1906年,傅筱庵又出了一计,与朱葆三、虞洽卿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配合帝国主义巩固租界治安,借此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指使盛杏荪宣布铁路国有。实际上是把湖广、粤汉、川汉铁路路权拱手让给了帝国主义,并强行接收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的铁路公司。四川保路运动更激起人民的爱国之情。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为了挽救其垂死命运,旨令将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有人建议把他“明正典刑”,以缓和人民的反清情绪,盛杏荪就秘密向帝国主义使馆求援。先从北京逃往大连,旋即溜到日本。
1911年11月上旬,上海光复,各界代表推选陈其美担任沪军都督。傅筱庵向陈其美吹拍奉承。盛杏荪逃往日本的消息传出后,上海各界人士认为盛杏荪畏罪潜逃,应将其官僚资本充公。而陈其美竟庇护之,反对追查其罪状,没收其财产,甚至说:“现在就没收私人财产,仍未足以折服该家属之心。”傅筱庵更是惶惶然,在商界人士集会时,他恬不知耻地当众叩头哀求免予没收盛的财产,自称是盛杏荪的代理人,暂为管理盛氏产业和盛氏各企业的股权。盛杏荪当年认为专放利息,最为稳实,便搞起投资典当来。他投资的典当遍布于苏州、江阴、无锡、常熟等城市,仅苏州一地在辛亥革命时,被查封的就达八九处之多。这些在外埠的,因鞭长莫及,傅筱庵就无法代为管理了。
傅筱庵又与虞洽卿等勾结。都督府任命傅筱庵为沪关清理处主任。这是一个肥缺。他又施惯伎敛钱,为都督采购军需器械,发了一笔横财。
盛杏荪于1916年病死于上海。他一生中所攫取到的财富竟达白银6000万两。盛杏荪一死,子孙争夺遗产竟诉之于法庭。得了遗产的就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盛家底子虽厚,到底有多少,却无人知晓。傅筱庵就使用蚕食方法,把盛氏部分财产攫为已有。有时候他自己退居幕后,让别人出场,低价收进,高价抛出,翻云覆雨,无所不为。盛家后来一败涂地。傅筱庵就是这样一个得鱼忘筌的人。
傅筱庵从1916年起任中国通商银行董事,兼任招商局董事。他用笼络、打击、排挤等等手法,在股东中动脑筋,收进股票,高价抛出,拥资自重。在清政府时期,通商银行系官商合办;辛亥革命以后,招商局、电报局把通商银行的认股悉数分派给各股东,作为股息金,分散到为数众多的商股股东手里。由于股权的转移,商股股东达1600多户,商股比重已占主要地位。傅筱庵乘机低价搜购商股,以充实他的股数。因此,从1919年开始,通商银行的主要权力就落到该行董事傅筱庵的手中了。通商银行第一任洋大班是英国人美德伦,第二任洋大班是马歇尔;第一任华大班是陈笙郊,第二任华大班是谢纶辉。后来傅筱庵取得了第三任华大班的地位(后改为总经理)。该行原有9个总董,盛杏荪一死,叶澄衷、严信厚、严芝楣、刘学洵等亦相继去世,张振勋辞去总董,差不多2/3的总董都不在了。傅筱庵当权以后,首先在上海虹口、南市设立分行。分别由王心贯和方椒伯担任分行经理,业务有所上升。1919年年终竞盈利达17万两,为律行以来的帚高峰。傅筱庵为了讨好股东,博取信任,决定将股息从8厘改为1分,后来再增加2厘。股东有利可图,自然表示赞扬。在董事会上作出决议;嗣后关于存款、借贷、抵押各款及进出利息均须经博筱庵许可,方可照行。从此,通商银行的实权就完全被傅筱庵掌握了。
上一篇:哈德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