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侯喜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演出,农历,武汉侯喜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35年4月12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十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二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第二天打炮戏为全本《柳迎春》。
1935年4月13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三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第三天打炮戏为全本《碧玉簪》。
1935年4月22日,农历乙亥年三月二十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最后一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本日期满,共演12天。最后三天为满足观众要求加售站票。
此后鸣和社赴湖南演出。6月,由湖南北返路过武汉,新市场大舞台挽留了5天。
1935年10月28日,农历乙亥年十月初二日:程砚秋首演《亡蜀鉴》 程砚秋于北京中和园首演《亡蜀鉴》。程砚秋饰李氏,侯喜瑞饰邓艾,曹二庚饰马邈。此戏仅演两场后即遭禁演。
1936年3月12日,农历丙子年二月十九日:言菊朋与杨小楼在天津对台 言菊朋赴天津演于北洋大戏院。同行有周瑞安、侯喜瑞等。同时,杨小楼演于国泰,形成对台。
1937年2月4日,农历丙子年十二月廿三日:吴泰勋为其母五旬寿诞举办堂会戏 吴泰勋为其母五旬寿诞举办堂会戏,余叔岩、程砚秋、侯喜瑞、俞振飞、吴彦蘅等名伶都参加演出,是晚余叔岩演《托兆碰碑》,唱做念打不减当年,特别是后场几个软刀花及碰碑之身段,无处不美观。工夫之深,足以超越侪辈。
1937年4月9日,农历丁丑年二月廿八日:程砚秋在上海首演《费宫人》 程砚秋于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费宫人》。程砚秋饰费贞娥,俞振飞饰崇祯帝,侯喜瑞饰李闯,钟喜久饰李过,吴富琴饰公主。
1937年4月21日,农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组秋声社 程砚秋组秋声社,社长吴富琴。程砚秋与王少楼并挂头牌,成员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广、侯喜瑞、程继先、鲍吉祥、哈宝山、李多奎、苏连汉、钟喜久、钟鸣岐、扎金奎、俞振飞、刘永利、张蝶芬;司鼓白登云,琴师周长华、任志林,大锣高文诚,舞台监督高登甲。不久昆曲音乐家韩子和亦加入,俞振飞八月份脱离返沪由顾珏荪易之。张春彦代鲍吉祥和哈宝山,慈瑞泉年迈以慈少泉继之,以孙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当年新搭入的有叶盛茂、李克昌。
编剧事宜虽由金仲荪先生统筹,由于金主持中华戏校、戏曲研究所和《剧学月刊》常务,势难分身,遂先后延聘杜颖陶、陈墨香,特别是翁偶虹先生参与新剧的编撰工作。
1956年8月28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三日:天津市京剧团成立演出举行 天津市京剧团举行成立演出。首场杨宝森大轴《失空斩》,特邀资深名净侯喜瑞配演马谡,厉慧良前面以《钟馗嫁妹》压轴;第二场厉慧良以《挑滑车》大轴,杨宝森则以《击鼓骂曹》压轴。杨、厉轮流挑梁,剧团欣欣向荣。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授业拜师典礼举行,参加者有张梦庚、马富禄、李洪春、贯大元、于连泉、曾平、梅兰芳、张仲翰、侯喜瑞、李桂春、萧长华、郝寿臣、马彦祥、马少波、李多奎、徐兰沅、钱宝森、茹富华、于永利、周益瑞、言少朋、马崇仁、李慕良、魏静生、雪艳琴、谭富英、张君秋、叶盛章、刘连荣、袁世海、裘盛戎、栗金池、李少春等。
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北京京剧团全体演员、乐队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员为欢度佳节,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歌舞、杂技、戏法外,精彩的大轴戏是全团艺术家通力合作,联袂演出反串京剧《大八蜡庙》。这出戏的舞台监督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阵容是:扮演费德功的是马连良(老生反串武花脸),扮演朱光祖的是谭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张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小张妈的是裘盛戎(铜锤花脸反串彩旦),扮演黄天霸的是赵燕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贺仁杰的是李世济(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义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伦的是马富禄(小花脸反串老生),扮演费兴的是陈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脸),扮演关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来龙的是赵丽秋(花旦反串武花脸),扮演窦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张桂兰的是张洪祥(架子花脸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脸反串青衣)。《大八蜡庙》的演出中间,还有戏中串戏:男旦青衣任志秋学唱名家时慧宝先生的《朱砂痣》京剧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郧宄�了《锁麟囊》中“春秋亭”一场的选段。
这场京剧大反串,虽说是剧团内部的辞岁的大联欢,对外“封箱”不售票,但由于名家荟萃、云集一堂,使得能容纳1300多位的剧场座无虚席,就连楼上楼下两旁的走道都宣告“客满”。
下午5点半,马连良先生就来到后台,同后台的人们寒喧一阵之后,就去化妆室扮戏。当年马连良虽已年逾花甲,但其精气神非常饱满,没有多大功夫就勾完费德功的脸谱。他很谦虚地对站在身旁的周和桐说:“勾脸戏我在富连成科里唱过,但演反面人物,我还是头一回来,这,您得替我兜着点啊!”马连良先生扮演的费德功一出场就获得了热烈的“碰头好”。他从亮相、台步、身段到眼神,都非常准确地把费德功的阴险、毒辣、贪恋酒色的大恶霸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尤其手里那把特别的大扇子,耍得又溜又帅,几乎全身都是戏。待到“双膀臂力压泰山,全凭袖箭镇淮安,结交绿林英雄汉,谁不闻名心胆寒”四句定场念白刚一结束,观众席里即发出一片震耳的喝彩声。
谭富英先生反串的武丑朱光祖,更是堪称一绝。当年谭先生已近花甲之年,其扮相不仅俏、美、边式,而且一招一式均不失“开口跳”的架势,即真是抬腿有尺寸,举手是地方。“探庄”那场戏里,不仅“走边”动作优美,而且“鸾带”踢得干净利落,踢腿能到鼻尖,上桌时的一个“高台”亮相,台底下立即就是“炸窝”的满堂好。不难看出这也是老先生幼年在科班奠定的扎实武功基础。据谭元寿先生讲:“反串武丑戏,这也是谭门的祖传,从前只要是名角大反串,我老祖(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老先生)就专来武丑这一行。”
反串黄天霸的赵燕侠更有独到之处,她扮相英俊,功架漂亮。出场的“马趟子”和“跑圆场”,还真有大武生的气势和派头。她穿三寸高的厚底,一个稳健的“垛泥”,就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同谭元寿(扮演费府家将)的刀枪开打,不仅配合默契,套路娴熟,而且又冲又快,甚是火爆。
著名老旦李多奎先生,当年已是60开外的人了,在奔走公堂告状的路上,突然来了一个离台板一尺多高的“吊毛”,这个动作对年轻演员不算什么,但对年过六旬的李老却不是件闹着玩的事。他唱了一辈子老旦戏,还从来没有起过这么高“吊毛”的“范儿”。当时台上台下的观众,都替他捏了把汗,站在下场门看戏的裘盛戎赶紧走过去,既亲切又半开玩笑地说:“多爷!您今晚怎么玩上老命了?是不是不打算过年啦?”李老面带笑容,很幽默地对大伙儿说:“别看我岁数大点,可腰腿还算灵活,说真的,没有两手绝的,也不敢应今儿晚上这个活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