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培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纳米,美国,教授杨培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物履历
1971年出生于苏州,汉族;1985年-1988年 就读于吴县木渎中学;
1988年-1993年,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学习;
1992年获郭沫若奖学金;
1993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
1993年-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获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教授;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行列;
2011年,美国《科学》报道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的杰出成就。这篇题为《青云直上》的文章写道,最精细的半导体导线使杨培东大奖不断,特别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授予他的艾伦·沃特曼奖,把他的科研生涯推向了顶峰;
2012年4月18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4年4月28日,当选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16年5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2016年新增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杨培东当选院士。
2017年9月9日,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杨培东任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领域科学委员会成员。
家庭生活
旅美10多年后,功成名就的杨培东依然勤奋,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他的时间表里,工作时间从早上进学校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时左右。但其中要剔除傍晚17时到21时的4个小时,这段时间是属于女儿的。
杨培东的双博士家庭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典型,妻子王玫是湖南人,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旧金山市区的一家公司工作。杨培东把当时还只有3岁的女儿送回了国内,原因是孩子这么大的时候语言学习能力最强。3个月后回美国,小家伙果然一口普通话已经讲得特别溜。从那以后,这个在伯克利的三口之家的“官方语言”就一直是普通话。但一年下来,小家伙的普通话里偶然又要夹进些英语单词了,杨培东计划2014年暑假再把她带回来“进修”一次,“尽管她生在美国,中国人的后代还是要会说中国话”。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杨培东更是每天关注电视新闻,灾区群众的安危与困难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旧金山和伯克利一湾之隔,都处在圣安德列斯断层上,属环太平洋地震带。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那里的建筑都充分考虑了抗震设防要求,我工作的实验室就是建在巨大的轮子上的。”杨培东认为,四川的灾后重建,一定要多参考国外的成熟做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和其他海外华人一起,他一次次参加向四川灾区捐款捐物的活动。“这次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信息透明,救援及时,在国际上广受好评。作为一名身在海外的中国人,我也为祖国自豪。”
醉心于探索美丽小世界的杨培东,与国内的同行,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加入伯克利后,他平均每两年回中国访问一次。而中科院纳米所选定在苏州后,他回国的步伐更勤了,2013年六七月,就回来了两次。
所获奖项
2004年获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
200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授予他奖金为50万美元的艾伦·沃特曼奖
2001年至2004年获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2年获美国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
2007年度“艾伦·沃特曼奖”
2011年2月10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名列第10位
“顶尖一百”材料科学学家榜单名列第一位
研究方向
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平�夏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