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能否共存?如果可以,关系是怎样的?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事物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能否共存?如果可以,关系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这只是西方Metaphysics的意思。因为本体论只有对西方哲学才有意义,世界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困扰了西方2000多年。近1000多年来,西方哲学想了很多,成就了很多的哲学家,从中也看出了西方思想的痛苦和挣扎,到了19世后最终才得出结论:世界是物质的, 上帝也是人创造的。
而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是自然主义的。把Metaphysics对译“形而上”并不准确。《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的就是道,道法自然。世界万物是形而下,行而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这就是道。而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在中国哲学里,形而上的道,并不是孤立静止片面的。道生太极,太极分阴阳,形而上恰恰是辩证的发展的。
在辩证法的领域, 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哲学超越易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严格来说是共存很难的,但是形而上学会导致唯心主义。
断断续续的学习这么久的哲学,其实个人对正确的哲学是很熟悉的,对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学的时候很明白,只要一不学,就会陷入困扰。
其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都是哲学研究的范畴。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即,思维决定存在,与唯物主义相对。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比如: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与我为一、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在我心;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比如: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对运动和发展的看法,它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物质及其运动,与其相对的是辩证法,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地看待物质及其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哲学的问题向来就是比较难的。
总结。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准确说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是两个部分,回答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合起来就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中国宋代的朱熹和陆九渊也是。
朱熹
康德
两者回答的是存在和载体的问题。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位的,也就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而上学
载体可以理解为规律,形而上学就是规律的一个(另一个是辩证法),联系上唯心主义,就解释了了意识的规律。
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的、不变的、机械的(辩证法刚好相反,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
只要对待事物的态度是静止的、不变的、机械的,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形而上学。
实际上,形而上学也可以和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半截子是个哲学用语,不是小时瞎起的,哈哈),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唯心主义也可以和辩证法联系在一起,叫辩证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当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联系在一起就是我们的马同志,马老爷子马克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唯心主义是将精神定义为世界第一性的哲学,是关于人的意识发展过程的精神哲学,人自我的完备、理性的健全便是一种最健全形态。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而言的,其揭露的是人本质的超越性,人是与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人也可以是独立的、单独的、永恒的。
两者完全可以并存。形而上学可以理解为“真理是唯一的、不变的”,在这个意义上,是理念化的。但是,唯心主义作为认识真理而派生出来的思想,发展为一个熟知的观念,并对具体的学科产生影响,产生最高的外化——实现。在这个程度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属于一个哲学体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形而上学是关于宇宙本原世界本质的学说 “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看作第一哲学,基本上它说研究的对象类似与中国哲学道家中里面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世界得以产生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
唯心主义是相对于唯物主义而言的,前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而后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学说里也包含它的形而上学也就是第一哲学的部分,但对于形而上学似乎没有做唯心唯物之辨的传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