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看到江面敌船,为何不射火箭呢?
火箭,草船借箭,当时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看到江面敌船,为何不射火箭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看见雾就忘了火,看见水更不稀奇火了,甚至连风都不屑一顾。否则诸葛亮还唱什么空城记,还取什么定军山,还归什么五丈原!
不过鲁肃当时怎么说不知道,孔明又留了那一手更不清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能是曹操和手下将士一着急忘了,等诸葛亮走了才想起上当了![大笑][大笑][大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三分虚假七分真,蜀汉集团人物集体被罗贯中神化,尤其诸葛亮,智多近妖。话说草船借箭让我们叹为观止,看完大家脑海中不禁纷纷联想,曹操为何不射火箭呢?这样诸葛亮的计策就被破了啊。下面来分析一下。
这段草船借箭的典故,在真实历史上却不是诸葛亮的手笔,而是孙权的杰作。罗贯中拿来给诸葛亮修饰神化。真实历史原文如下: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且曹操在孙权回去后还大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然后安给诸葛亮。来看下三国演义怎么安排的剧情:
四更(1-3点)时分出发,当时大雾漫天,江上更是浓密,诸葛亮邀请鲁肃共同出发,五更(3-5点),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让船体受箭。曹操却说,大雾遮江,怕有埋伏,只远远放箭就好,遂安排1万人的弓箭手连续射箭。孔明得够箭返回。
此处有大把多朋友问,曹操放箭为何不命令部下放火箭?火箭,就是箭头缠上布条,用油等可燃物做燃料,点燃后再射向目标。问得好。此处有几点不允许。
火箭:
一,敌情紧急,无法预备
注意了,诸葛亮是半夜凌晨3至5点到曹操军寨,因为有大雾遮江,所以来到近前才被曹军发觉,发现被袭击后,按照一般思维是紧急集合对抗,曹操又怕有埋伏,所以吩咐使用弓箭远距离攻击,免于自己中埋伏得危险。
这时候算是军情危急时想到得最好办法,他根本没有考虑到用火箭,因为火箭要时间提前准备得,箭头缠好布条,还要准备好油,还得安排点火手,或者准备好火把。
提前准备好点燃物:
这些都要花费不少时间,根据一般敌袭经验,等你搞好这些,都已经输掉这场战争了。
二,距离问题,火箭不及
诸葛亮如此聪明,怎么会想不到你放火箭呢?就算你曹操早有准备。那么诸葛亮把船停在箭支刚好射到,但是火箭无法射到的距离。
为何有这个距离差?因为火箭头上缠上布条,不但重量增加了,而且受风力也大了,跟普通的箭支比,肯定无法射到普通箭支的距离那么远。
这其中就有一个距离差,诸葛亮就把船停在距离差内,火箭就无法射到了。别问诸葛亮知不知道一个弓手能把箭射到多远。
距离差:
三,神化需要,老罗不给
这是一本小说,里面的人不论是武功多牛“哔”,还是智谋多出彩。在《三国演义》作者面前,不存在的。一笔定你主角生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有大神可以死在作者的笔下。
他老罗摆明了就是要神化诸葛亮,你给他来个破绽,他当然不写了。所以,火箭是不可能的拉,除非你来写《三国演义》。
作者:
所以呢,曹操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用火箭,就算罗贯中给他安排了火箭,那他怎么安排孔明借到箭?这个剧情就圆不下去了。所以鲁肃说孔明留有一手,那是唬人的。直接开船过去撞曹军?造成火烧赤壁?明显作者不会给这个剧情提前,周瑜还没发挥他的垫脚石作用呢。
你说呢?
参考《魏略》,《三国演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火箭要在箭头包裹布条并寖入可燃物,箭头变重就飞不远。第二寖泡可燃物是要即时完成的,这一过程要花很多时间,前提是还要有现成的箭头包裹布料的箭,不然耗时间更多。第三,曹操在睡梦中被叫醒,头脑不清醒,过于害怕慌张,强烈希望马上火力压制,军队调动仓促,对江面上的敌人的军事行动的意图不明确,这也就是草船借箭,当时的情况,吴军完全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发动进攻,但听上去好像江面上是大波主力部队,急需先压制再慢慢探明吴军意图,但压制完,人家已装满箭跑啦。第四,江上大雾,射出去也看不清楚。第五,目标不明确,火箭成本高,不可能用来火力覆盖。第六,这是小说,剧情需要,不然诸葛亮不被烧死也会因装逼被周瑜找到军令状这个理由砍死,就没有三足鼎立啦,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草船借箭,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是主人公是孙权而非诸葛亮。根据《魏略》记载,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乘坐大船前往魏军水寨察看形势,曹操下令放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