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民该如何将苹果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苹果,果农,产业农民该如何将苹果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着“果二代”、“果三代”愿意回乡种果的年轻人日益减少,智能化劳动力的缺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因此,培养农业方面果树领域的专业性新型职业果农,让真正愿意并且具有接受能力的人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技术化操作,是发展现代果业的必要条件。
四是注重果品诚信建设和品牌打造。
他说,目前全国高端苹果的年产量,只占全部苹果产量的25%,优果率太低是目前全国苹果生产的最大短板。因此,各果区要增加选果线,冷藏库、气调库建设,要消除空白县,并向销区转移,打造“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的陕西苹果品牌,并致力于持续不断生产出优质苹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陕西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苹果在我国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进我国农业供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苹果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和形势,苹果是脱贫致富的的先导产业、苹果成为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苹果提质增效成为新业态,苹果可以实现足量供应,满足人民的需求。苹果可以强化果业科技创新,加快苹果品种的国产化开发与推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苹果产业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苹果产业受到了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相对质优价廉的外国苹果进口量剧增的“双重挤压”
专家说,由于栽苗机、压条圃刷根机、苗圃多功能三轮拖拉机等在内的现代果业机械使用率和普及率不高,施肥、打药、采摘、修枝、剪枝等基本生产工序,还要依靠人工。近三年来,我们山东和全国的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投入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我们山东、全国各地一斤苹果的地头收购价如果不能达到2元以上,农民就没有收益;而波兰苹果的到岸价格只有每斤1元出头。
2.品种结构失衡
比如,在我们山东全部1100万亩果园中,乔化栽培占总面积的90%以上,15年以上树龄的果园达到400万亩。另外,红富士一枝独大的现象非常普遍,栽植规模占总面积的70%以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目前我们山东70%的面积和80%的产量以晚熟品种为主;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9成以上品种以鲜食为主,加工专用型基地建设滞后。
3.有机肥施用普遍不足
专家说,我们山东乃至全国果区都面临着有机肥投入总量偏少的困境。“由于大量施用化肥,我们山东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到8%的平均水平,这导致果园平均亩产只有1000公斤左右,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4.果树种苗发展严重滞后
专家说,我国年产果树苗木量超过1亿株,但大量优质苗木需要从国外进口。仅2016年,我们山东监管进境苹果苗就达180万株。目前,我们山东果树种苗生产经营60%以上以家庭育苗户为单位,从未经品种认定、纯度低、病虫害严重的果园采穗,没有考虑到砧木接穗间的亲和性、抗逆性、适应性,培育的果苗质量较差。
5.产业化程度过低
专家说,我们山东果品贮藏能力仅占总产的30%,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苹果加工以初级产品和原料供应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同时,我们山东受制于行政区划和区域权限,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整体形象。不仅如此,苹果种植覆盖到的6市43个县(区),品质差异明显
专家表示,从近几年实际情况分析,高中端的优果优价不愁卖,低端的劣果次价销售难,这说明苹果有效供给存在问题,加之洋水果进口量剧增等,苹果产业发展风险加大。
专家说,我们山东乃至全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突破。
一是走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道路。
专家说,与国外动辄成百上千甚至过万亩的户均生产不同,我们山东户均经营果园仅为6到7亩,且大部分处于山地,但这也为果农管好每一个苹果提供了可能,生产出营养、有机、绿色、安全、好看的中高端水果,走50到100亩左右的适度规模经营道路,是可选的方式。“要引导农民以中高端苹果种植为导向,加大出口果品基地建设力度,分区域建设包括浓缩苹果汁原料果、鲜食苹果等各类专业生产基地。防止农民一哄而上种植苹果后,因为市场、天气等原因遭受损失再一窝蜂挖树的现象出现。”专家说。
二是持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专家说,每一个苹果品种的出现,从其研究到最终生产出来,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在我国目前一百多个苹果品种中,能够长时间、成规模种植并为农民和专家接受的寥寥无几,而市场对多元品种、上市时间早晚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应严格鉴定适宜栽植区域,因地制宜确定优势品种,扩大早、中熟品种种植规模,逐步降低红富士“一果独大”的格局风险;同时要加强对瑞阳、瑞雪等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住本土的优势品种。
三是加大懂技术、善管理的工匠式劳动力的培养力度和水平。
专家说,随着“果二代”、“果三代”愿意回乡种果的年轻人日益减少,智能化劳动力的缺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因此,培养农业方面果树领域的专业性新型职业果农,让真正愿意并且具有接受能力的人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技术化操作,是发展现代果业的必要条件。
四是注重果品诚信建设和品牌打造。
专家说,目前全国高端苹果的年产量,只占全部苹果产量的25%,优果率太低是目前全国苹果生产的最大短板。因此,各果区要增加选果线,冷藏库、气调库建设,要消除空白县,并向销区转移,打造“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的我们山东苹果品牌,并致力于持续不断生产出优质苹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