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玉米种植密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
玉米,密度,品种玉米种植密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地理环境不好的地方,每亩地的产出都不高,不是技术不到位,而是条件限制只能产那么多。就拿玉米种植中的密度而言,有的地方每亩2500株左右,有的地方却在3500株以上。种植中,玉米相对的高产高效绝对不会和密度数字关联,而是与精耕细作,合理管护有关。玉米的“高产高效”也应当要和本地玉米的产出做比较,而不是和其他地方的产量做比较。脱离了本地实际,讲所谓的“科学技术”,都是空谈。
总结。
玉米种植做为一种传统的作物种植,各地总结和发展起来的种植经验都是通过农科部门的研发论证和和农户的种植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在保证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温条件下,种植适宜的品种,再通过精耕细作,勤于管理的方式,就可以做到相对的高产高效。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一定要适合于本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玉米不是高特新作物,收益上也是全凭数量大才会占有优势。许多看似增产高效的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借鉴的意义都不大。反而是本地的种植经营却更能使玉米保持相对高产。
农村人说农村事,@木火同明,祝三农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三农头条#决定玉米的种植密度的因素:
一、品种的因素,品种的高度、穗位、结棒大小,合理的种植株数,株、行距。
二、土壤地力的因素,土质肥沃,种植株数可适当增加,5000株左右,株行距可减少。
土质中等,种植株数3500株比较合适。
三、肥水条件,水浇条件好的适当增加种植株数,水浇条件不好的适当减少种植株数。
种植玉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根据种植地块的土壤状况,选择适合的品种;在合理的种植时间选择墒情播种,亩施氮磷钾28—8—8的沃夫特智膜星40公斤,种肥隔离,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并及时喷施40%啶虫脒,亩用量8克兑水40斤,防治蚜虫危害造成的粗缩病;玉米是喜锌的作物,五叶期喷施美国欧迈斯流体锌2000倍液,能有效的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效果;大喇叭口期喷施25克/升的拜耳(敌杀死)每亩用量8—12毫升,防治玉米螟;同期还应注意观察防治草地贪夜蛾,用20%甲维.虫酰肼,亩用量20毫升。
合理保持土壤湿度,旱能浇,涝能排,降雨过多的气候条件下,亩施尿素20公斤;玉米花期辅助人工授粉,合理晚收增加玉米的成熟度。
这是我个人的种植经验,如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共同为农业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米种植密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
谢邀。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的草木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在16世纪中期传入我国,进过近500年的栽培,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由此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当前年产量在2.6亿吨水平,仅次于美国。从玉米的生长特点来看,它是一种喜温短日作物,从种子萌动发芽到成熟,整个生育期需要90-150天。考虑到玉米的种植分布比较广泛,南到海南北到黑龙江,从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到东海之滨,都有玉米生长的身影,所以在生长期、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单产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主要和光照的长短、光谱成为有关。
一、我国玉米种植范围既广泛又集中,是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刚才提到,在我国乃至全球,玉米种植分布非常广泛,但主产区也相对比较集中,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中北部地区、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平原地区,是传统的黄金玉米带。从国内主要分布来看,大致上从黑龙江起,沿吉林、辽宁,经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四川而至云贵川一带,形成了一个斜长的玉米主要生产带,这个区域的玉米面积和产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85%以上。
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土壤条件、作物生长周期等等自然条件来看,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又可以分为北方春玉米生产区,包括东北、西北、河北北部一带,属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一年一季,单种玉米,或与大豆轮作;黄淮海的夏玉米产区,主要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以及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一带,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气候上是温带半湿润,一年两季,夏粮为小麦、秋收以玉米为主;西南山区丘陵的玉米产区,主要是云贵川一带,既有一年一季春玉米的高山地区, 也包括两年五熟的春玉米丘陵地区,还包括一年两熟的夏玉米丘陵产区,以及一年三熟的秋玉米平原产区。其他还有南方丘陵玉米种植区、青藏高原玉米种植区、西北内陆的春玉米产区等。
二、玉米的一生漫长又短暂,成熟长短不同区域不尽相同。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经过种子萌动发芽、出苗、幼苗生长、拔节、抽穗授粉、灌浆乳熟等,行业内将其分为三个生育阶段,即苗期、穗期、粒期。玉米的一生,也就是生育期的长短,是和品种、播种期、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直接关系的,品种的叶片多、播种期早、日照较长或温度较低的,生育期均较长,反之则生育期较短。那么据此分类,我们可以将玉米的生育类型分为早熟(生育期春播的85-100天、夏播的70-85天,积温2000-2200℃,植株较矮,叶片数较少)、中熟(生育期春播的100-120天、夏播的85-95天,积温2300-2500℃,适种地区较广)、晚熟(生育期春播的120-150天、夏播95天以上,积温大于2500℃,植株高大,叶片较多,产量高)。
三、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种植方法,配合合理的肥水能更好的保证高产。
在玉米种植上,单位面积的穗数、每个玉米穗的粒数和籽粒重,都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在农民的种植经验和农业科技推广实验中发现,玉米种植密度稀,则不能使得土地、空间、水分、光照等得到充分利用,虽然每一颗作物的生长发育会比较好,玉米棒大且籽粒饱满,但由于亩穗数减少,单产也不会高;而种植的密度过大,虽然穗数增加了,但也造成了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好,从而使得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容易出现空杆、倒伏、穗小、籽粒轻等现象,也影响单产。那么到底合理的种植密度怎么确定呢?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