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道临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道临,他的,雷雨孙道临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羊倌生涯的痛苦与快乐
《早春二月》是孙道临的代表作,《李四光》则是他主演的第一部传记片,前片拍于60年代,后片拍80年代。然而,此二片的创作契机与轨迹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一九四二年,正当他沉湎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和中国儒家、道家的深邃思考中,同时又写了《独往》、《幻象》、《光与剑》、《我的恋人》等抒情诗时,抗日战争的炮火烧到了北京城,也击碎了他的书生梦,日寇封锁了多个大学,他不愿当日伪学校的学生,在近郊的荒蛮之地当起了羊倌,自食其力以示“破国”之哀。大学生当羊倌,未来的哲学家甩起了羊鞭,这真是离奇得可以!整整一年多,他起早摸黑上山放羊,在交通口围了一片地当牧场,与羊共舞,其乐无穷,既当场主又当采购员、饲养员和推销员,清早上山割草作饲料,下午挤奶装瓶,傍晚骑车跑城吆喝一声“卖羊奶! ”。回来已值深夜,还得刷洗奶瓶后才与羊共眠。以温顺的心境与羊共舞,喂料时轻手轻脚,与羊对话也柔声柔气,挤奶动作更须温文尔雅,每天还领着羊群到夕阳下散步,在小溪边为之洗浴,这便是他自称的“养羊秘诀”。经过精心饲养,羊羔只只肥壮,羊奶又浓又香。交通口出了个大学生羊倌,他卖的羊奶远近闻名,黄宗江来探望他,不喝三杯羊奶不过瘾,还打趣封他为“富有哲理的特别羊倌”。时隔几十年,谁也想不到,这段独特的放羊生涯成了他扮演科学家李四光的创作冲动与契机,他认识李四光,二人视为知己,不仅仅彼此都是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李四光儿时当过放牛娃,也有一段苦难的岁月,共同的境遇沟通了他俩的心灵,甩着羊鞭的孙道临与骑在牛犊上的李四光在感情上一拍即合,这才使他真正进入了李四光的内心世界中。当过羊倌的孙道临还有二件事至今难忘。有一回,他最心爱的领头羊病了,耷拉着脑袋不吃不喝,喂再好的饲料也无济于事,眼见这头羊面黄肌瘦,奶水干涩,急得孙羊倌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此时一位过路人见了,二话没说就忙乎起来,不一会功夫就把领头羊整得鲜蹦乱跳,原来他是个兽医,这位兽医没喝一杯水,没说一句话,只亲了亲羊羔就走无踪影,连名字都没留下。还有一回他养羊到了最艰难的阶段,连洗奶瓶的瓶刷都买不起,他送奶到一个同学的家,同学父亲得知他的处境,特地买了几把瓶刷子送给他,令他热泪盈眶,一宿未眠。一把瓶刷子虽小,这可是雪中送炭啊,处于世态炎凉的他顿感无比温暖,觉得患难见真情,一个人的同情心何等重要。这二件小事他一直铭记于怀,到拍《早春二月》的时候,这位兽医及他同学父亲的同情心与片中萧涧秋的善良本性叠印在一起,那把送他的瓶刷子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称为他开启角色心灵的钥匙。难怪,在他与上官云珠饰演的文嫂的戏份中,一句台词一个神情,哪怕眼睛的一瞥,都满怀深情厚意,他对文嫂一家的同情与关怀达到了催人泪下的境界。
同《雷雨》、《非常大总统》有解不完的情结
说起《雷雨》,孙道临说与之有解不完的情结。年少时演周冲,年长时演周萍,年老时又自编自导电影《雷雨》并自演周朴园。可以说《雷雨》是他的启蒙戏,有着70年之久的不解之缘。曹禺此作在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首次发表。孙道临还只是念中学的文学青年,他通宵读完此剧,思绪万千,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眼前闪烁,强烈的反封建意识震撼了他的心。进入燕京大学攻读哲学,他作为“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出演了剧中的周冲,那时他与角色年纪相符,十七、八岁的英俊少年,黄宗江演周萍,二人在台上演兄弟,台下也亲如兄弟,一起切磋台词,同进同出排练现场,由于他俩配合默契,演出后在全校轰动,校园师生遇上他俩,大老远就喊:“周萍!”“周冲!”。黄宗江收到不少署名“繁漪”的求爱信,他也收到不少署名“四凤”的情书,还附诗一首:“夜来晨雾迷长空,路上行人不见踪,短笛一声清响处,东方才见日头红”。黄宗江为他到处寻找这支“短笛”,而他也盼见东方日头红,一时称为校园美谈。直至1984年,时光流逝了50个春秋,孙道临的《雷雨》情结越发浓烈,他把此剧搬上了银幕,并且自导自演。不过当年的“周冲”已变成了“周朴园”,“周朴园”这回没有收到情书,却收到众多影迷赞扬此片的来信,包括曹禺先生本人也对此片作了肯定。50年前的"短笛"终于响起,响在他的耳畔,响在他的心坎里。
除了电影《雷雨》,孙道临自编自导的另一部电影是《非常大总统》。他自幼就崇拜一代伟人孙中山,还是在他那段当羊倌的日子里,在那间邻近羊棚的破陋小屋里,除了一张旧床,仅有的摆设就是一架借来的手摇唱机和一大摞书籍,大多是伟人传记。看得最多的便是介绍孙中山光辉一生的书。每天放羊归来,最好的享受便是在舒缓的乐曲下看书,看的是孙中山,听的是肖邦、海顿、贝多芬。当时的他已在舞台上演过一些角色,演孙中山当然是一种奢望。但要看到孙中山的艺术形象却是心中的良好愿望。后来到了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时,他已成名扬四方的表演艺术家,曾受某话剧团特邀出演话剧《孙中山》。人物造型已定,没人说不像的,可由于临时出国访问而未如愿。但孙中山的形象却在他心中扎了根,不断用心血孕育这颗发了芽的种子。终于在1986年破土而出,他开始筹拍电影《非常大总统》。然而,树伟人于银幕之上谈何容易!他先后奔波广东、广西、北京等地的大学和历史研究所,参阅了大量资料,即使国外出版的珍贵文献,他也悉心研读。带着创作构想、踏着孙中山的足迹,到广东中山、韶关、孙中山的故乡翠亨村实地采访,又沿着当年“永丰舰”的航线,访问至今还健在的孙中山的警卫和部下,这才八易其稿写成了剧本。他要拍成一部纪实性的史诗风格的历史人物故事片,切忌胡编,更远离戏说,力求达到史料的准确、人物的可信和规定情景的逼真,如重点场景“总统府”已在当年被叛军的炮火击毁,孙中山居住的“粤秀楼”也面目全非,摄制组就原汁原味地重新搭置,再现了场景的格局与氛围。孙中山生前对自己的服饰十分讲究,款式、色彩全由自己设计,质料与做工都特别精致,因此戏中孙中山的元帅服、中山装、学生装都是按照孙中山的画册、照片设计定制而成。在形象造型上更下功夫,反复试装、录像,造型方案变换十几次,定制的石膏模子不下几十个。化装师说:“为了把孙道临扮装成孙中山,单单石膏粉就用掉几百斤。”吃尽千辛万苦,经过千折百回,“非常大总统”这才展现在观众面前。
迷恋越剧结成金玉良缘
年逾古稀的孙道临出任最新编排的越剧《早春二月》的艺术顾问。40年前的电影萧涧秋与当今越剧萧涧秋、著名越剧女小生肖雅以及扮演文嫂的袁派传人方亚芬在排练场上切磋演技……人们只知道孙道临是电影表演艺术家能编能导又能演,且多才多艺,精通英语,改编过英国小说《呼啸山庄》、美国剧本《死路》,翻译了美国电影剧本《守望莱茵河》、捷克电影剧本《黎明前的战斗》,擅长配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茹可夫、《列宁在1918》中的捷尔任斯基、《摩索尔斯基》中的摩索尔斯基被演绎得脍炙人口,尤其是《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更是令人至今难忘,他还有卓越的朗诵技巧,最近他在各大城市巡回朗诵唐诗宋词引起了强烈反响……却很少有人晓得他还是个越剧迷。其实,他对越剧不仅情有独钟,还颇有造诣。作为浙江嘉善人,他从小接受这个地方剧种的熏陶,从绍兴戏的"的笃"板开始,他就与顽童们在石拱桥上唱"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百鸟对打对",戏班子来到故乡,他就挤上乌篷船荡漾在湖光山色中,观看社戏演出,傍水而筑的戏台上一会儿祝英台哭灵,一会儿孙悟空闹天宫,一会儿又穆桂英挂帅,看得他拍手叫好,如痴如醉。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到了60年代初的孙道临,不仅对越剧痴心不改,而且与越剧攀亲结缘。那时,他特别欣赏王派艺术,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追鱼》、《西厢》,他每演必看,而且总是坐在前排,多愁善感地投入戏中,哀怨凄婉的“黛玉葬花”让他一掬同情之泪,富家小姐对风流才子的痴情令他心灵共鸣。看完戏,他会将心得与意见托人转告给她,而王文娟也是他的影迷,凡是他主演的电影她每片必看。,迷的当属《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的确,此片在当年风靡一时,这个英俊又善良的风流才子倾倒过无数男女影迷。社会上曾掀起了一阵“萧涧秋”旋风,男大学生模仿他的扮相,一身灰色长衫,梳一个30年代知识界流行的大背头,手执柔石的小说原著《二月》在河畔倘佯,口中会念着萧涧秋的台词;有的人跑遍南京路、淮海路,为的就是觅一条他围的豆绿色围巾,寻找一种勾人心魄的小资情调,不少百货老板看中商机,连夜赶制“萧式围巾”,投放市场被抢购一空,足足赚了一把。而女大学生更是发痴,象戏中的陶岚(谢芳饰)一样狂热追求,有的写求爱信,有的盼见上一面,哪怕签个名也心满意足。当时传说纷纭,有说女影迷等盼在上影厂门口,有说女影迷守候在电影院门口,要的就是心动,等的就是孙道临,还传说有的女孩因此而患相思病……其实,那时的孙道临已坠入爱河,与王文娟相互倾慕,关于他俩的恋爱趣闻,已有各种版本,流传最广的是"鹊桥相会"版。他在苏州“芙蓉镇”拍《早春二月》时,就已与在上影厂拍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林妹妹”王文娟相恋,萧涧秋与林黛玉鹊桥相会在“潇湘馆”,顶替贾宝玉,与之弹琴赋诗,爱意绵绵,编织成一段浪漫婚恋。岁月如梭,时过境迁,如今孙道临虽已年届古稀,“潇湘馆”之恋已成往事,传说趣闻也成旧梦,但他俩相濡以沫的感情依然,女儿成家立业,从国外归来发展事业,王文娟操练她的“红楼”剧团,孙道临壮心不已,又执导起新片《詹天佑》。
上一篇:姜艺声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