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随着快速的发展,年轻人年味意识都哪去了?
年轻人,春节,现在随着快速的发展,年轻人年味意识都哪去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春节起源于农耕社会,最早的内涵不过是庆祝农业周期的始末。
农业时代结束后,春节庆祝的意义依旧保留了下来。在还不是很富足的年代,春节是唯一一个可以破例让餐桌奢侈一天的日子。
当人们的生活不再拮据后,人情成了春节更为首要的因素。除夕夜里家族团聚,大年初一后上街走亲访友,人情社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遗。
然而,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所谓“人情”的意义正在逐渐减淡:
首先,带有利益色彩的社交是疲惫的。当为了利益关系给领导、同事、亲戚去拜年时,只会让这个年越过越累。
其次,通信技术让人际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平时手机上就把能聊的话都聊完了,哪来那么多话放在过年这一天沟通感情?
而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冲击了人情对于个人所占的比重。学习、工作、娱乐……好多事情等着去做,人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当新年的内涵意义逐渐弱化,新年的色彩也黯淡了许多。
━ ━ ━ ━ ━
3
新年还有那么好玩吗?
▲▲▲
小时候,新年的快乐就是贴窗花门联、挂灯笼、放炮放花、吃大餐、看春晚……
但是当大量的娱乐方式涌现后,这些习俗活动的乐趣已然不再,更何况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已经很难有条件完成那些繁复的习俗。
仪式少了,仪式感自然就淡了。
而相比于春节,更有趣的节日也不在少数。
暂且不提西方节日到底算不算入侵文化,其在形式上对于年轻人而言确实更具吸引力。
万圣节的南瓜、变装、鬼怪故事;圣诞节的圣诞树、赠礼、狂欢;愚人节的玩笑、情人节的浪漫……对于年轻群体而言更具可玩性。
新时代下也涌现出了新的“节日”:光棍节、电商购物节……更为符合新一代的娱乐主义、消费主义……
而且闲暇时间多了,娱乐又何必以一个节日为噱头呢?
自然地,新年在形式上给人的快乐,也变得有限了。
━ ━ ━ ━ ━
4
年轻人真的不过年了吗?
▲▲▲
没有了走街串巷,没有了张灯结彩,但也不见得年轻一代在过年时闲下来。
已经不见有谁念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但是到处求敬业福的人倒是不少。
抢红包、集五福、吐槽春晚、土味祝福……可能在表现形式上,“年味”确实越来越淡了,但是在过年的玩法上,倒是更加花样百出。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可能家族聚会的餐桌上一言不发,但微信群聊里却热闹非凡。
可能春晚已经令人乏味,但微博上对于春晚的大型吐槽却欢脱异常。
可能对七大姑八大姨避之不及,但却总黏在父母身边帮忙做年夜饭包饺子。
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变更,旧的形式会淡去,内涵意义会更迭,但春节的核心却很难改变
——这世界上,永远有人思念着故乡的亲人,永远有人热爱着自己的生活。
可能从前的那种“年味”已经不在了,但谁说过年只有一种方式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世界
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后代
一切已有的痕迹都会消磨
唐宋元明的建筑今朝何在
京都的城墙早已烟飞灰灭
湮灭与建立交替已成常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过年的意义和重要性比从前大大降低了。不光年轻人,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过年意识都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茫然,混世魔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在发展,大趋势影响下,过年仅仅只剩儿时回忆,虽然本人八零后,但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记忆中最高兴的莫过于儿时过年,家家户户走街串巷,不为别的就为能去到邻居家里,吃块糖果都是莫大的幸福。更别提钱了,九十年代我过年家里压岁钱基本2块钱。我儿时放暑假就喜欢用啤酒瓶换冰棍,必须是骑大梁自行车后面绑着塑料泡沫箱的那种。跑题了,从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各种各样的软件相知而来,人本身就是感知动物,物种繁多,眼花缭乱,别说小孩子了就是大人都经受不住手机的考验。可想而知手机便利化对固有化是多么的可怕。小的时候总想快点长大,时间总觉得过的好漫长,而现在适得其反,生活节奏快,人被压的喘不过来气。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不钱没挣够,马上又要过年了,时代在发展固然有其发现的道理,如何去严守把控身心健康才是王道,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