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随着快速的发展,年轻人年味意识都哪去了?
年轻人,春节,现在随着快速的发展,年轻人年味意识都哪去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吾辈孩提之时,盼望过年之心如同中大奖,是因为饥饿。现今孩子不懂得什么叫饥饿,见过许多父母,手拿着一碗饭,喂孩子吃饭喂几条街都喂不完。所谓之年,几乎都是讲饮讲食,怎么可能还有年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已失去很多东西,也正在失去很多东西,两手空空将是必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邀请。
在我心中,年还是那个年,从来都没有变。年轻人,其实不只是年轻人,只所以年味变淡,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知不觉中,思维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
我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时,才有新衣裳穿,才会杀猪、办年货、吃丰盛的大餐。也只有过年,才能贴窗花、放鞭炮、打灯笼,走亲戚,不干活,和小朋友一起疯玩。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的小孩,已成为老人。70、80后已成中年,90后也到而立,00后也已成年,虽然还年轻,但已不是当初的少年。
成长、长大,身份、地位、社会环境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从吃不饱饿肚子,只有过年才有新衣穿,到想吃想穿隨时买,生活天天都过年,吃喝玩乐已失去当初的吸引力。
70、80、90后,成家立业,为人子女,亦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都是他们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没有了当初的纯真,有的只是生活的压力和说不出的烦恼。过年再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来往,更觉得累和辛苦。
年轻人生逢好时代,过年的方式多姿多彩。好不容易集中休假,在家陪父母呆两天,趁机休息、旅游、上网、和好朋友一起嗨。
依我看,年轻人不是不想过年,也不是不想父母,不想回家。而是怕自己的父母、亲朋逼婚相亲,刨根问底被攀比,脸上挂不住。
作为父母的老人,永远是孩子心中的牵挂,孩子们的家。多一份温馨理解,少一点唠叨攀比。
新春将至,辛苦一年,远离父母家乡的游子,有钱没钱,收拾行囊回家过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丰衣足食就是最好的年味。我们记忆里的年味,大都是少衣缺食的情况下无奈的感觉,当时的口号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是,朝流风一变,再贵的衣服都随手抛弃。过去时,一年都难见荤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点肉,这种难得的美味自然留下永存的信息。现在可以说,天天都过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山珍海味,现在想吃就吃。
过年的味道,实际是贫穷的味道,回忆也是一种忆苦思甜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今的年轻人张扬个性,不受束缚,年味被各种东东冲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关将近,戊戌年即将远去,又是一个春节即将到来。
但是近些年,总有人会表示年味已经逐渐淡去了,如今过年已经再也没有从前那般热闹和喜庆,总让人食之无味。
分明在春节这个时间,还会有一家团聚,还会有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也从未停播,但为什么曾经熟悉的年味却逐渐远去了呢?
要想究其根本,必须要思考以下几点原因:
1
新年究竟是给谁过的?
▲▲▲
如果仔细观察身边,实际上“年味越来越淡”更多只是年轻一代的呐喊而已。
因为事实上,新年已经更多是给长辈们过的了。
“团圆”是新年亘古不变的话题,而对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而言,“团圆”这个概念只是面向“家庭”的,但对于长辈而言却是面向“家族”。
但或许家族团聚对于长辈而言尚是乐事,但对于年轻人而言却未必了。
首先,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家族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家族里的亲戚明明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见一面,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聊的。
为了防止过年时不知道该叫亲戚什么,甚至已经出现“亲戚关系计算器”了。
其次,长辈们的团聚方式可能会给年轻人造成压力。
逼婚、比成绩、比工资,成了七大姑八大姨们令年轻人瑟瑟发抖的原因。
还有破坏力惊人的熊孩子,让“春节副本”进入了地狱模式。
当年轻人意识到,明明自己只是想和朝思暮想的父母团聚几天,却无端地卷入了一场极为糟心的家族社交中,新年对于他的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 ━ ━ ━ ━
2
新年的意义在何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