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景物,两句,大漠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诗词是如何写景的?总结了一些中国古诗词常用的写景手法:
一丶四个结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二、三个角度。
1、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2、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3、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三、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四、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双关。
举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具体诗句。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动静结合)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点面结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色彩对比)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实结合)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近高低结合)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视听结合)
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列锦)
10、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正侧结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诗中写景很多,都是以景寓情,以情言志的。比如这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若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整首诗中,一株梅,引动了众芳摇落,小园,疏影,暗香,水清浅,月黄昏,霜禽,粉蝶,偷眼,断魂,檀板,金尊,一一展开,写出冷寒中梅之傲骨与孤清,我很喜欢他!
2020.1.16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经典的可能就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典诗词的写景方法有很多,但总体来说讲究“贵含蓄、忌直露”,将景与情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写景抒情。写景的方式也因所抒的情不同而用不同的方式。
一、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览无余,这是正面描写。也可以从与之相关的其他景物写起,从而揭示所要描写的景物,这是侧面描写。两种方法的结合,往往可以使景物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前两句正面描写天姥山的高峻奇伟,后两句则写天台来侧面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关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写景手法。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月光静静地通过松间的缝隙照射下来,是静景,是所见;山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是动景,是所闻,动静结合。青松间明月朗照,白石上清水静流,多么美妙的动态自然风景啊!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多种感官写景,让人身临其境。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前一句号角声,声声入耳,营造了秋色里庄重严肃的氛围,后一句将士们的血凝成紫色,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声与色的结合,将战争的激烈刻画的入木三分。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的结合。虚景是通过联想而写出的,实景是对所见之景的描写。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烈的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其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分难舍的情景,是现实之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分后所见景象,是想象之景。
五、点与面的结合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的写主体景物,还要写周围景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就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比较小,但是处在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一二句属于面的铺陈,大环境的描写,在一片空寂的场面中有一个人在钓鱼,点与面结合的很生动。
上一篇:怎么看待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被发现就将学生开除这种行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