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离职不批怎么申请仲裁?
用人单位,劳动者,单位离职不批怎么申请仲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你的问题是已离职,但原单位不配合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建议先通过沟通解决,实在不行再申请仲裁,只要准备好了证据,仲裁过程很简单。
我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拥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供您参考。
一、良好的沟通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既然你已经离职一段时间了,公司很可能不会再继续卡着你。如果是在同一个城市的话,建议专门抽时间跑到公司,与经办人员当面沟通,多说好话,说不定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题主目前的问题已经不是辞职批不批了,而是办理社保转移,这个对于经办人员,往往是举手之劳。
二、员工离职是否必须公司批准?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先是规定了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和公司协商不成,员工只要提前通知就可以解除合同。
核心是如何保留通知的证据。建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留下证据痕迹,如EMS、顺丰等邮寄给公司HR部门,保留寄件回执,通过微信等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发送给相关经办人员,通过邮箱发送给公司HR部门和相关经办部门,当面递交并进行电话录音等。
三、劳动争议仲裁
如果实在不行,必须仲裁的话,题主可以到原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在网上可以查到联系电话,可以打电话先沟通一下。
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
劳动仲裁申请书,说明诉求(出具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离职证明,办理社会转移手续等),写明事实和理由;
劳动合同;
证据材料清单,包括能证据书面通知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中,只要有相关证据,一般会做出有利于劳动者的仲裁结果,整个仲裁并不复杂。
在正式仲裁前,你可以把你准备仲裁的情况,包括证据情况,跟公司经办人员再说一下,一般情况下,他们都知道仲裁结果会怎样,很可能就直接给你办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明确的回答你的问题:那就是离职不需要批准。
很多人对离职这一块不是很清楚,所以容易被公司拿捏,失去主动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1.所以如果员工已经提前一个月进行了书面申请,那么不需要老板批准,到期之后就可以自动离职了,企业不能以任何理由作为借口,阻止劳动者的辞职行为。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要配合结清薪资,决不能因为员工的辞职就拒绝发放。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支付薪资,那员工完全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说
到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所谓的书面离职申请,指的是辞职信或者辞职通知,千万不要提交成辞职申请书。因为申请是需要批复的,是双方协商的意思。而辞职信就是知会、通知的意思,是单方面的,不需要层层批复。当然要尽可能的通过某些特别的方式将辞职信传递给领导,比如发邮件或者微信。这样会留下证据,以此来证明对方收到了。
2.如果你离职成功,但公司却拖欠你应该发放的薪资。这个时候就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申请仲裁需要事先写好仲裁申请书,这个无需请律师,网上有很多范本,自己就可以写。
准备资料:然后准备好本人身份证以及身份证复印件。最后准备和你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其中包括劳动合同、工作证、厂牌、工资表、入职登记表等等。准备这些证据更有利于裁定,如果没有也无需担心。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劳动纠纷案件举证的主要责任在用人单位,到时候会责令用人单位出示有关证据。
▶很多人自己离职,碰到好的公司还好,要是碰到不好的公司确实很让人头疼。很多离职人员有些时候计较的不是那一点钱,而是咽不下那口气,所以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最后预祝你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感谢阅读,我是@曦有范,关注我解决工作问题,一起轻松玩转职场。END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估计题主的意思是离职申请递上去了,没有等到批复就没去上班,然后公司扣发工资,所以要申请仲裁。1.看合同约定,递交离职申请多少天可以不等批复直接离职,一般是30天2.离职交接是否做了3.离职申请是否递达关键人,是否有证据。比如人事、主管、老板签字,OA提交记录等
上一篇:有多少人知道《秘密吸引力法则》,有多少人会使用秘密吸引力法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