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70后记忆中的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没年味了呢?
都是,现在,压岁钱70后记忆中的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没年味了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70年代的春节记忆物质很匮乏,精神很愉快。
父母亲都是工作人员,母亲说教师,所以从寒假开始就盼望上过年了。相比于今天的孩子们要啥有啥,挑肥拣瘦,当年盼望过年就是盼平时吃不上的好吃的,有一件新衣服穿,可以放几挂鞭炮,可以拿压岁钱买些糖吃。
对于年的盼望是越盼越漫长,越盼越心急,每天都要翻日历眼巴巴的感受着度日如年的感觉。进入腊月二十以后,渐渐的年的气息就开始浓烈起来了,首先是家里开始大扫除,刷墙、糊窗户纸、擦玻璃、拆洗被褥、衣服,这些活干完之后,就开始准备年茶饭了。
我们这里要泡糕,头一天把软黄米泡在水里,第二天母亲早早起来把迷淘洗几遍,然后把米捞出控球多余的水分。然后由父亲和哥哥姐姐们在石窝(臼)里椿捣成面粉,回来以后放锅里蒸熟。蒸过的黄米面要趁热拿出来放在大盆里揉搡,面的温度极高,要做手上裹一块笼布,沾上凉水反复揉搡,直到揉到外表光滑,再切成剂子擀成薄片,包入枣泥、豆沙、蔬菜几种外形不同的馅糕,用油炸过存放做室外的大缸里。
再就是做荞麦凉粉,也是提前把去皮的荞麦糁子泡水,第二天捞出控水,再用石窝椿捣。捣好后放入水中洗,等洗干净把渣滓控出然后在大锅里把面水逐次加入,然后拿大木勺或者擀杖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动,不能糊锅,一旦糊锅轻则凉粉报销,重则大锅就烧漏啦。待面糊越来越粘稠/颜色不再发白、凉粉就做好了,舀在盆里拿着院子里自然冷却。吃的时候切成细条,用煮肉汤和撕骨肉、海带/黄花菜、焯过水的干小白菜、炸丸子、炸土豆片、羊肚丝一起煮成糁子粉汤。
重头戏就是煮肉炸丸子那一天了,头天母亲打开锁着的那个柜子,柜子里又有一个木头匣子,匣子里水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各种票证。拿出一年来省吃俭用积攒起的十几斤肉票,去街口的肉店里去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割上一块膘厚骨头少的肋条肉,要是这块肉的膘有四指宽那就了不得啦,提在柳条筐里能吸引半条街的人的目光,人们会用艳羡的眼光和啧啧的称赞来评价:看看人家这块肉割掉多好,皮薄膘厚骨头少,肯定能认得卖肉师傅啦。
有一年,母亲也是拿出了肉票揣兜里上肉店去了,快到跟前就把肉票捏在了手里,按着柜台看里边的肉,结果轮到她了肉票不见了。这下糟了,一家人到年底街执着那些肉票割肉过年呢,找了半天没找着,母亲只得来到农贸市场去拿钱买农民的议价肉,肉买完走到肉的门口还是不甘心就那么把肉票丢了,就又走进去。这会儿人少了很多,母亲又走那里找,终于在柜子的缝隙里找到了。大气的母亲觉得既然找到了,就把它全买了,省吃俭用一年再软过完年作废掉太不划算了。于是,那一年的肉比往年多了近一倍。
到了二十六、七,街上农付公司、土产公司、花货摊上开始售卖烟花爆竹,跑上半道街把每一家店炮的品种价格都了解一遍,然后回去跟父母要钱去买鞭炮。鞭炮买回来先拆开两挂,放在热炕头上烘,鞭炮潮了哑炮多好容易捱到大年三十那一天,大人们贴春联,孩子们点燃火香开始放鞭炮了。到了晚上熟家准备放烟花,孩子会满园里招呼大家出来看自家的烟花。那会儿侯没有电视,天黑了,一家人坐坐炕上说说笑笑,有的打扑克,有的讲故事。有一年,我最小的姐姐拿女孩子摆家家的小杯子让往喝了三杯酒,结果我喝醉了,早早就睡着啦。
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没有对过年的盼头,我想还是因为生活富裕了以后,有吃有穿,平时的生活跟过年也没什么区别,没有了我们那种期盼热望,自然感觉不出来过年的心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快乐玩耍打牌捡爆仗。现在没年味,是因为长大了,过年意味着慢慢变老,孩子都要结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八二年或许/㇏三年,那时天好冷,过年了可以吃顿好饺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三十晚上,先和大院里一群小伙伴炸点小鞭、放点烟花,八点钟准时等春晚,或者看通宵电影,大年初一,穿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要压岁钱(贰元,伍元,十元逐年会递增…很满足),去街上买甩炮、玩具枪,看玩花船。春节几天分别在不同的亲戚家度过(不像现在去酒店聚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高大上,但不热闹)……七〇后的童年虽然物资贫乏,但也吃得饱穿的暖,绝对比现在孩子玩的开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杀猪,赶集,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领压岁钱,打灯笼,做纸船,放河灯
上一篇:贺卡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