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子做作业总是把能做对的题做错,老师应该怎么办?
孩子,老师,问题小孩子做作业总是把能做对的题做错,老师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键在孩子粗心大意,孩子们惯性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粗心大意的表现,做为老师或家长应该加强引导小孩子的专注力,要严格遵守题后复核,让小孩子做事细致耐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或许,开篇提一个问题,作为成人,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看错、听错、遗忘,或者是说错,写错。
这个回答是显然的,并非成人就可以完全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那么孩子犯写错能对的题目,就不是一个只关乎孩子的事情。我们分析问题,就不宜只从孩子的角度,要从作为人的普遍行为来看。
1.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是最经常的情况。注意力偏离了当前的题目,心不在焉,熟视无睹等等。原因很多,包括不感兴趣,注意力被吸引,身体和精神情况欠佳,缺乏注意力集中的能力等等。不同原因带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以不感兴趣为例,那么感兴趣的领域就会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而缺乏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则会引起不同情况都发生这类问题。
从老师角度,有必要注意孩子这种情况发生是所有的科目,还是单一的科目,是所有的情况,还是特殊的情况。而后根据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和指导。
情况太多,暂时不做一一解答。
2.思维过于活跃
性格外向,思维活跃的孩子,往往会发生这类问题。他们的脑子很快,答题速度很快,急于完成任务,加上许多问题“一看就会”,根本不需要耗费时间,带来的很可能就是看错、看漏、似是而非的没看明白。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不怕难题,只怕简单题”,上了难度怎么考怎么好,难度降下来反倒丢分很多。
从老师角度,这样的孩子属于潜力大有冲劲的一类,不需要太过操心。当然,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专项训练和慢下来,是有帮助的。
3.情绪上的紧张
这也是一种情况,有的孩子容易面对考试就紧张。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和能力发挥,不仅难题不容易解决,而且简单题也不容易做。临场时,这类孩子往往会伴有较多的情绪紧张的生理反应。
从老师角度,这样的孩子,问题不在于多多的练习,侧重点要放在心理建设上,一定方式和程度的心理舒缓,适当的情绪调整,适当减压,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
4.没有真正弄清楚,或者没有真正熟悉
这是另外一类情况,即看上去简单,都会,实际上是不会。这样的情况,可以发生在各类不同的孩子身上。根本原因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不足,没有透析题目本身,对知识的掌握也没有到熟练的程度。
从老师角度,这是要特别警惕发生的,知识漏洞和思维上的漏洞带来的问题很大,不可小觑,加强对这类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考察是比较优先的。
上述是一般而言比较常见的情况分析。之所以做这样的分析,是为了防止将简单题答错又简单理解为粗心、不用心的问题,要么实施严肃的批评,要么淡而化之不做重视。
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视细节的问题,也只有在细节的层面下功夫,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老师,这是必须担负的责任,也需要掌握这样的思维方式和面对孩子问题的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是因为马虎大意而做错,而不是能力的问题,那老师应该就对症下药啊,哪里不对改哪里?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哈哈。
我就提供一下思路吧,老师应该培养这个小孩的细心,仔细的学习态度,例如:如果是因为看错题目而做错,那老师就应该提醒他,做题时,多看几遍题目。如果是计算出错,那就多算两遍。只要不是能力不足的问题,都有办法轻松解决,都可以通过重复操作来改善。加油!试试看效果如何。
个人意见,不足之处欢迎讨论,记得关注喔,我会回关的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小孩子做作业总是把对的题看出,说明小孩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小孩子粗心大意,另一个是小孩子骄傲自满。首先说说小孩子粗心大意,一般来说这个毛病是小孩子的通病,因为孩子小,不什么懂事,不可能做到全神贯注,三心二意,粗心大意,全不在意,也是难免的,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都是常见的。其次说说骄傲自满,小孩子最喜欢表现自己,骄傲可以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出现过,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小故事。有个孩子上学了,第一堂课上完就跑回家了,母亲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没放学就回来啦?孩子说我都学会了。母亲更加奇怪问道,你都会了,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呢?你说说你怎么个会法的。小孩子说,你看老师说,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二横,咱就是三横,就这么简单。母亲哭笑不得,就摸着孩子头说,要你写个“万”字,你会吗?孩子目瞪口呆。
总之,无论是粗心大意,还是骄傲自满 老师都要和平细语,循循善诱,对孩子做到真心、善心、用心教育引导、示范,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让孩子在愉快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走上细心、用心、善学的正常学习轨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