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核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孟子,为大大家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核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比孟子更早之前年代,大家认为的不孝,最起码有五六个,甚至于七八个,那为什么到了孟子,他就认为不孝只有三种。因为孔子先生在春秋时代,孟子生在战国时代。我们从数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到了战国时代,孝道变得萎缩了,就是对孝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活包含了生物性、文化性和道德性三个层方面,而要民族文化正本清源、发扬光大,正是孝在道德上的最高要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孔之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笔者认为,这句话虽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传续千年,人人耳熟能详。这一句话的愿意是孟子评价舜帝不告知父母便娶亲的事情。舜帝父母不贤,导致他一直没有娶亲,舜帝担心无后,就私下娶亲。在古代,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舜帝这种不告而娶的行为按道理说是违反孝道的,但是孟子评价说:舜帝不娶妻就会断绝后代,这是最不孝的事情,所以不禀告父母是可以谅解的。从舜帝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用来解释舜帝为什么不告而娶,其本意还是在维护孝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一句话虽仍然被人们传吟,但传承孝道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被推翻了,随之生育观也发生了巨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话是孟子说的。但是现代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源于东汉学者官员赵岐的错误批注。
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写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不能盲从父母,要积极为朝廷效力,要多生孩子。
这样的解释很符合封建王朝对于普通民众的要求,所以被积极推广并为大众孰知。
但是孟子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意思是说结婚这样的事情应该告诉父母,不然就是没把父母放在眼里,作为君子认为这样就是不孝。
其实这种错误的理解不仅对于孟子,例如孔子的“以德报怨”也被后人刻意曲解。论语中这是一段问答,首先弟子发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但是这样很显然不利于王朝管理,所以被断章取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句话绝对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这是精华部分。
其次,这句话本身是对孟子的误读,而误读后之所以流传,有其农耕社会、家族社会的伦理需要。
再次,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这句话逐渐被淘汰。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扬弃的态度,而不是全盘照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要摒弃儒家思想,比方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很懒惰,也看不起劳动群体,整天禁锢在斗室,致使自己的身体弱不禁风,他们不知道亲近自然……总之,要把眼光投向世界,多读世界文学,让身体活动起来,勤奋起来,阳光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并不认同这句话。在现代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根本就不成立。且不说,现在的人思想转变,不婚主义都是有的。加上现在养小孩的压力很大,人们根本不愿意多生小孩的。再者,如果孩子不孝顺,还不如没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无后为大是指不能以后人或晚辈的方式去对待父母长辈!
上一篇:为何很多城市都想修地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