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孔子一当官就杀了少正卯,真有这么大的仇恨吗?
孔子,思想,法家为什么孔子一当官就杀了少正卯,真有这么大的仇恨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时鲁国邻国晋国已经率先走向封建化的,少正卯宣传法家思想,有可能让鲁国走上封建化,这是孔子最不想看到的,所以孔子要把这种苗头扑杀在萌芽状态中就必须诛杀少正卯。
【三】少正卯的思想影响到鲁国的立国思想和孔子的执政生涯
儒家思想,鼓吹以“礼”立国,实行礼治,维护等级尊严。孔子认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仁义礼智信:核心就是要懂得“仁爱”,人要性善,有一个仁爱之心才能懂得尊重贤人,才能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只要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去执行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太多。而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要重刑惩恶才能使国家强大,长治久安。
《商君书》中就主张重刑轻赏,他认为君主爱民应该减少奖赏、加重刑罚,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奖赏;反之若减轻刑罚、增加奖赏民众就不会拼命,是君主不爱护民众
少正卯作为法家的信仰者,宣扬的一定是法家思想。孔子认为这种思想会让礼治失去市场,立国思想混乱,必然导致国政混乱,所以孔子只能杀少正卯根本目的是为了鲁国内部统一思想
再者,在这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如果以礼治国失去统治地位,孔子的大司寇就做不成了,只能周游列国了,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于公于私少正卯都有着必杀的理由。
【四】孔子杀人不说确切理由,是维护贵族特权的表现
在当时以奴隶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也由于不堪长期忍受反动腐朽的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接连不断地奋起反抗。所以新型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是当时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在这个矛盾中孔子是站在贵族统治者一方的。
儒家思想主张隐秘,法不可知、威不可测:
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鼎曾遭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左传》中记载,孔子:“今弃度,而为邢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有?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孔子认为要尊卑有别,不能乱了礼节。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的法律都是保密的,不能让平民知道,这样有利于贵族自由处置百姓,增加神秘和恐怖成分 增加上层的威慑力。
而法家主张公开:
如徙木立信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中记载: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法家认为法令必须想百姓公开,要做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也就是说不论血缘关系、亲疏远近,不管地位贵贱只要违法一律按法律制裁。
从这一思想主张来看法家和儒家思想是对立的。而孔子杀少正卯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罪名也正是这个原因。
总结:孔子诛杀少正卯并不是私人恩怨,而是“思想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思想文化到达一个阶段后出现的矛盾和斗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思想和文明也会进步。最终,新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即使是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也无法阻挡历史按其必然规律滚滚向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老儿就是一个小人,满口仁义礼智信,却做着 君系中山狼的事,他的学说,都是替君主说的,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马屁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伟大的孔子有诟病吗,如果有,那就是一直让后世议论纷纷,杀了少正卯的那件事儿。
少正卯是和孔子同时代的名士,也是个教育工作者,是竞争者,孔子开设讲堂时,少正卯也开了课堂。
少正卯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孔子和他辩论每次都占下风,所以自从有了少正卯,孔子的学堂由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有的学生因此退学去少正卯学校读书。
孔子很无奈,就这么相持着,忽然有一天孔子受到朝廷赏识做了大司寇,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做了让人匪夷所思之事,七天 就下令杀了少正卯。
天大的消息,整个国家议论纷纷。孔子弟子子贡首先发问:夫子,少正卯是大家认可的能人贤士,学识渊博,而且他没有什么违法乱纪或过错,你为什么要下令杀死他呢?
孔子表现,说出五条罪责:
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癖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无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孔子说的有道理吗?我们先看看这五点罪责,第一种,可以理解为两面三刀的伪君子,第二种,可以参考理解为当下的杀马特非主流。第三种和第五种好像为了金钱替罪犯辩护开脱的辩护律师。第四种,象极了那些博人眼球,知道各种八卦内幕的狗仔。
这不是该死吗?
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少正卯的行为,所以,这件事成为辩论千年没有结论的话题。
一种人认为孔子是嫉贤妒能,另一种人认为,圣人做法,凡人不可理解,照听就是了。
我们认为,伟大的孔子是不会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是何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也!万世师表!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讲究仁义,仁爱,追求礼义思想。周游列国,以仁为核心本创造了道德学说。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