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孔子一当官就杀了少正卯,真有这么大的仇恨吗?
孔子,思想,法家为什么孔子一当官就杀了少正卯,真有这么大的仇恨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仔细分析孔子的思想,其实极其容易造成“双面人格”。说的是一套,甜言蜜语、无比高大上。做的可以是另一套,阴险狡诈、残忍无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都粉墨登场,竞相吸引大众的眼球,努力博取诸侯的欢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周王室的权威扫地,中央政府对国家控制能力大为下降,几乎到了无能为力的地步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诸侯国对待周天子态度也来越不像话了,所有的诸侯国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扩张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力量,在诸侯中间称霸,于是周朝的礼仪制度迅速的崩溃,完全是一派礼崩乐坏的场景。
面对此情此景,一心想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孔子也坐不住了,于是在27岁左右就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授儒家思想。
经过不懈的奋斗,弟子的人数不断增长,私学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影响也逐渐扩大,但是当时社会上有很多思想流派,比如说墨子开创的墨家学说就和孔子的儒家学说分庭抗礼,还有进一步扩大影响的势头。
墨子本身是跟着孔子学习的,但是,墨子通过学习和思考,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错误的,于是自立门户开始收徒讲学,处处和儒家思想针锋相对,当时的争论很激烈,都到了非儒即墨的地步了。
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墨家的著作流传,《墨子》这部书也有大量的内容被删除。这是后世得到官方承认的正统地位以后,儒家知识分子进行删定的结果。墨家思想在墨子之后分成了三个流派,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还有传承,但是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就绝迹了。
在春秋时期虽然说是百家争鸣,但是,这种争鸣是官方意识形态之争,也是政治之争、权力之争,哪一个思想流派争得了诸侯的认可,就等于获得了政治上的制高点,也就有了话语权,所以各个思想流派都不遗余力的进行争斗。
除了儒家和墨家的争斗之外,还有儒家和法家的争斗,这就表现在少正卯和孔子的争斗上。
少正卯也是广收门徒,开馆讲学,一边当官一边讲学,少正卯是个口才很好而且也很讲实惠不空谈正义的人,在讲课的过程中吸引了很多学生,包括孔老师的学生都被少正卯给吸引过去了。
所以,依靠着私人办学为生的孔老师很着急,一个是自己的思想学说没有人相信了,这很可怕,以后少正卯的思想学说成了主流意识形态,孔老师的理想就永远无法实现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是关系到以后国家发展走哪条路的问题,这是长远的问题,眼前的问题是学生都投到少正卯的门下了,自己的收入锐减,以后都活不下去了。
恰好,鲁国国王任命56岁的孔老师当上大司寇,这正好是个权力很大的职位,从字面上看就相当于负责抓贼捕盗的官,于是孔老师雷厉风行的把少正卯抓起来了,可不是学术辩论——要是能辩过少正卯也不用抓了。
于是单方面定罪“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紧接着对少正卯实行“君子之诛”,孔子杀死自己的竞争对手,还要把自己打扮成道貌岸然的君子。
于是,少正卯死了,孔老师上任才7天,这行政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少正卯的思想学说和墨子一样都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了。儒家思想成了唯一的主流意识形态,儒生们对这些竞争对手的思想学说进行了彻底的清除。
百家争鸣本质上是百家争权,胜利者存,失败者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在战国游说的时候处处碰壁,很不顺利。一直等他51岁的时候,孔子才在鲁国当上了中都宰这一官位,再到后来又升迁为大司寇。
齐鲁两国会盟于夹谷之后,鲁定公任命当时主持会盟之礼的孔子为摄相。历史记载,孔子仅仅在位天就借机诛杀了鲁国大夫少正卯,孔子杀害正卯这件事到底是怎么记载的
孔子杀少正卯
《荀子》有相关文字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逼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少正卯是和孔子同时代的名名人,也是当时著名的老师,两人是竞争者,孔子开课堂,传道受业解惑之时,正卯也开了课堂。
少正卯学识广博,而且能言善辩,据说孔子每次和他辩论都落下风。所以,自从有了少正卯,孔子的课堂从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可罗雀,甚至他好多学生都退学去了少正卯处学习。这件事对于孔子授课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孔子的教学。
当时这件事这样持续有一段时间,孔子一直没有办法。他也不能拿正卯怎么样?突然有一天,孔子受赏识,做了大司寇。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做大司寇之后,然后做了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仅仅七天,他当时抓了正卯,并且杀害了他。还是在宫门口,众目睽睽之下。蒸卯就这么被杀了,可谓震惊一时。
当时这个消息是天大的劲爆消息!一瞬间,整个国家的百姓议论纷纷。
孔子的弟子子贡首先发问:夫子,少正卯是众人都认可的能人异士,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而且他并没有什么违法的地方,你为什么要下令杀死他呢?不怕天下人说你嫉贤妒能、排除异己吗?
孔子面无表情,缓缓说出了五条罪责。
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意思是:人有五种罪,比偷盗更可恨!一是,心思明朗,但是用心险恶。二是,行为乖张,而且性格固执。三是,言辞虚伪,但是能言善辩。四是,虽学识渊博,但为了突出与别人的不同,学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怪异之说。五是,明知道对方错了,还凭借自己的辩论能力帮助对方圆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