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常说:处世有道。结合古代典籍和故事,谈谈处世有道的内涵要义是什么?
之道,交趾,明善常说:处世有道。结合古代典籍和故事,谈谈处世有道的内涵要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众人想,拾得钱财还怕隐瞒不了,竟有如此之人,主动寻主归还,也算异事,都跟随上前看看热闹。
那客人来的家中,见金孝取出包裹正是自己丢失之财物。检查数目,知道原封未动,可心想又怕金孝讨赏,再有众人强出头主张平分,反而使欺诈心,赖道:“我原有四五十两,怎只留三十两,你藏起来一半了?快还我。”
金孝也是冤那,刚捡的回家,被老母训斥一番,原封未动,有意归还,却落得藏匿之嫌。客人赖定少了数目,举拳要打,引得老母也急忙出屋,门前叫冤,众人也是不平喊嚷起来。
恰巧县尹经过,听到喧嚷之声,吩咐随从拿来审断。
对簿公堂,县尹听得事情经过,众人也证明事过无异,只是银两数目不清。衙役称的银两,确有三十两。
县尹问客人:“你的有多少两”
客人:“五十来”
县尹:“你见他拾得?还是他自己承认。”
客人:“他亲口承认。”
县尹:“若他有意匿你银子,为何不全部拿走,而只藏一半。又自己亲口招认。他若不认,你又怎么晓得?可见他并无藏匿之心。你丢失五十两,他拾得三十两,这不是你的。应是其他人所丢失。
客人:“这确实是小人的,情愿只领这三十两便可。”
县尹:“数目不对,这三十两断于金孝,你的五十两自去寻找吧。”
金孝得银是千恩万谢,自回家去。那客人确因官断,不敢争辩,含泪而去。众人也是拍手称快。
【内涵要义】
处世有道。道即是规矩。不遵守规则者,必反受其害。有时候一些小聪明,是能获得益,但终极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得不偿失。
富贵皆有命,命中不该有莫强求。诚恳做人,实事求是做事,集聚阴德,皇天定不负人。
人以诚贵,事以实成。正是:
世事翻腾似转轮,眼前凶吉未为真。
且看久久分明应,天道何曾负善人?
感谢阅读,故事引荐冯梦龙《喻世明言》。
我是醉舞经阁一卷书。关注我,一起探讨历史文化要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恩邀请。翻翻易经,里面有很多处世之道,还很详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我们这个社会把人际关系搞好了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独处时:清心,正心,正念
与人处时:正身,正语,正行
多人处时:慎言,谨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处事之道,其实就是权衡。利弊得失左右前后上下去留,不同事不同时不同人,如何求安求稳求利求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中言:“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世事苍茫,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舞台的主角,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把人生演绎到什么程度?是精彩纷呈,还是暗淡无光?是雄浑激越,还是默默无声?是衣锦荣归,还是颗粒无收?——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对立世之本——处世之道的把握。
【列举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正直廉洁、不为名利所诱的典范。元朝的元明善就是其中的一位。元明善,字复初,元朝大名清河人。他的祖先是北魏时期的拓跋族人。元明善少年时,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文辞清新,为人清正廉洁,素负盛名。元仁宗(13121314年在位)非常器重他的为人和才华任他为翰林直学士,主持撰修武宗实录。
一次,元仁宗下令组成一个外交使团,由一蒙族大臣担任正使,元明善担任副使,出使交趾国。在交趾国外交公务活动完毕后,交趾国王派人给元朝使团送来一批金银、珠宝等礼物。这件事在元朝使团人员中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和反应,大家都在看正副使的态度。正使求之不得,非常高兴,说了一声“多谢国王的厚意”,就把礼品收下了。随从人员一看正使答应收下了,便动手先把正使的礼品抬下去,然后收起自己的一份,各自装进行囊。只有元明善对这礼物冷若冰霜,他不仅不收自己那份礼物,而且表现出不高兴、不满意,只是由于正使已经收下,不便多说什么。正使见元明善这个样子,就以关心的态度前来劝说:“这份礼品,让随从给你收入行囊吧!”元明善连忙摇头说:“不,不,大人!”“为什么?阁下是不是嫌交趾国的礼品轻了?”“不不,请大人不要误会。家母在世时,一再教育下官不受馈赠。弥留之际,又拉着我的手要我点头答应才瞑目,下官不敢违背家母遗教。”蒙族正使深知汉人礼教,极重孝道,见元明善说得真诚,不便勉强,便说:“阁下不违母教,可敬,可敬!”就拱手回房了。正使走后,元明善立即令随从将这盘金银珠宝交给馆舍人员,转至交趾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