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双足机器人何时能商业化?
机器人,双足,成本双足机器人何时能商业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双足机器人何时能商业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双足机器人商用的促进主要取决于其实用价值。目前看双足机器人实际上商用价值并不高,从生产加工用途的机器人,到探索机器人,以及医疗机器人等等都有专用的用途,并且也不适用于双足形态。双足形态的机器人更多的是满足于人类本身对机器人形态的想象和科幻电影的里机器人形态给人们造成的心理诱导。因此根据以上论述,促进双足机器人商用的实用性更大可能性会实现在服务行业(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就是人形机器人售货机)和性伴侣用途。这两个实用性的商用已经逐渐在实现,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的信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国初创企业Agility Robotics日前宣布,其两足机器人Digit目前正在对外出售,汽车制造商福特就是其中一位买家。这家汽车制造公司为了研究“最后一英里”快递而购买了首批Digit。 据了解,Digit的手指大小和形状跟成年人差不多。在激光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的帮助下,它能够实现半自主的行动,其手臂可以拿起重达40磅(18公斤)的箱子。
Agility Robotics表示,这样一款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库、远程呈现和工业检测等领域。
尽管近年来得益于电池和导航技术的进步,多用途可移动机器人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但它们还没有在规模上证明自己。
虽然Digit现在可以自主地执行一些操作,但它还不能像人类那样能够容易地适应新环境。在下面的视频可以看到,Digit可以自主拿起一个箱子,但据AgilityRobotics介绍,该机器人在办公室的行动仍旧需要人类来操控。
这家公司的CEO Damion Shelton在接受The Verge电子邮件采访时表示,目前,Digit的首发价格为6位数的中低端。考虑到维护和机器人的预期寿命,Shelton估计其每小时的成本大概是25美元。“这代表了一个‘完全可操控的价格’。(客户可以)从发货箱中取出Digit,充电、通电然后开始开发/使用。”
Shelton表示,Digit有潜力在广泛的行业和次级市场发挥作用,另外它们还将会被出售给执法和军事部门,但只提供非武器化功能。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惑了,为什么执法部门和军事部门对Digit会有兴趣呢?实际上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该机器人的前身Cassie就是在DARPA的资助下开发的,当时的目的则是为了打造一款侦查机器人。
福特的测试似乎Digit展开的首次正式测试。这家汽车制造商表示,Digit将可以被放在自动驾驶送货车的后面,其任务是把包裹放到消费者的家门口。而这将通过利用机器人的双足设计使其能在人类环境中导航,其中包括陡峭的楼梯和障碍物等。
福特首席技术官Ken Washington在一份新闻声明中表示,未来,像Digit等这样的机器人将帮助公司为顾客提供“更高效、更实惠”的送货服务。
不过考虑到Digit的产量非常小,这凸显了它的实验性。据悉,该机器人的首次量产只有6台,Agility Robotics预计2020年将只生产20到30台这样的机器人。该公司表示,等到2021年,这一数字至少将能翻一番,但即便如此,这种机器人在未来几年也不会对给业市场造成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Digit的商业推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技术进步让新一代移动设备成为可能,其中包括波士顿动力公司去年年底向客户推出的四足机器人Spot,但是两足机器人却远没有四足机器人那么常见,并且Digit是第一个出售的双足机器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大因素,致腿(足)式机器人难以商业化
根据市场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轮式机器人无疑是市场最大的赢家,虽然也有一些腿(足)式机器人进入市场,也引起了几股热议,但由于某些原因,在整个机器人市场面前,其市场份额似乎并不具备什么可观性,至于个中原因:
一个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高昂成本:相对于轮式机器人,因为关节灵活度等方面的要求,腿(足)式机器人的硬件成本还是不低的,再加上算法等等,这也就造成了其高昂的价格。以Nao机器人为例,据了解,光是硬件成本就高达12000欧元(现约87874.8元人民币),从而不能大范围的进入家庭,目前,Nao机器人主要被用于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以及一些机器人竞赛当中。
另外,小型机器人并不足以作为未来的趋势,而对于那些中型机器人而言,成本就更高了,比如本田旗下的ASIMO,据报道所说,其成本在300—400万美金,再有波士顿动力旗下的腿(足)式机器人,成本无一不在几百万美金左右。而就在最近,一台没有上半身、被众多报道称离商业化不远的双足机器人Cassie进入了大家的眼球,说是这样说,不过其制作公司也表示“成本是制约双足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该机器人的成本在10万美元之上,至于商业化的方向也是高校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第二个是诸多技术问题的不够完善:据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熊蓉教授所表示,自当下的腿(足)式机器人上,机构设计、驱动、能量消耗等等都是尚待完善的问题。以能量消耗为例,人类的能量消耗一般都是在0.01—0.2单位,而腿(足)式机器人的能量消耗都在2以上,像ASIMO和“Big Dog”分别是2单位和15单位,而消耗大也就意味着续航时间的不够长。
为了延长续航时间,提高电池容量、进行机构减重以及在驱动控制上做改变是三个主要的方法。不过,就拿波士顿动力刚刚发布的腿轮式机器人Handle来说,一次充电可以行走15英里(约24公里),最高时速达到14.5公里每小时,经计算续航时间约1.7小时。而与此相对的,在拥有相同的上半身的情况下,靠双腿行走的Altas的续航时间为一个小时。利用机械腿+轮胎的结合,Handle的续航时间的确比Altas长了,但也只是相差0.7个小时,并不足以满足未来人们的需求,因而,在能量消耗方面,腿(足)式机器人还有待完善,而其他方面更是如此。
上一篇:东北大米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