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宋江知道最后的结局,他还会诏安吗?
梁山,朝廷,李逵如果宋江知道最后的结局,他还会诏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实,宋江题写反诗,并非是说宋江要造反,而是为宋江的结局伏笔。招安之后的宋江,还将在江州有故事。
宋江何时有招安心愿的?
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第一次在《水浒传》中出现了“招安”二字。当时,武松血溅都监府,从十字坡张青那里化妆成行者,准备去二龙山入伙。途经白虎山孔家庄时,遇到了正准备去清风寨花荣那里的宋江。兄弟二人在孔明、孔亮家住了一段时间,便准备各奔东西。宋江舍不得武松,便劝他一起去清风寨。
武松当然也愿意跟随宋江前往,但是,“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
武松的话,几乎代表了梁山所有好汉。一百零八将中,大部分都是戴罪之身,有的也是“遇赦不宥”的重罪。即便是朝廷降将,因为战败也将面临追责。所以,武松接下来的话,也就代表了梁山好汉的心愿,也是梁山好汉期盼的一条出路:
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武松把招安看得很重,希望得到上天垂怜,让他活到招安的那一天。这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活久见”。金圣叹在此处夹批道:“武松不必有此心,只因上文宋江数语感激至深,便慨然将宋江口中不便说明之事,一直都说出来。”
金先生欲彻底黑掉宋江,便不顾文本的乱批了。宋江几时有这个心思的?施耐庵绝对没有写过这件事。宋江接着武松提招安,则是在半个月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宋江嘱托武松道:
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宋江说这番话,应当以武松所言为前提,并不是金圣叹先生批注的那样,宋江借武松之口说自己心中之事。
因为,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当时,武松是准备要去造反的,宋江则尚无落草为寇的打算。去清风寨,投奔的是朝廷命官花知寨,而不是去做草寇。既然不是去造反,宋江有怎么能想到朝廷招安这一层?
从武松口中说出招安,倒是提醒了宋江。这其实也是二龙山好汉的一条出路,鲁智深救了林冲,得罪了高俅,杨志屡屡犯案,高俅、蔡京一齐都得罪了。但是,这两人一个原本打算在大相国寺清修,从菜头往职事僧人努力。另一个则与宋江有相同的愿望:“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武松的招安愿望,与宋江、杨志所说的去边上立功,都将是梁山好汉受招安,然后真的去边境抗击金兵的重大伏笔。所以,宋江在白虎山与武松分手时所说的“招安”,就是早早设计已定的梁山好汉的最佳出路,不管结局如何,宋江都是要走招安这条路的。
宋江预见了自己的结局了吗?
江州劫法场,宋江被逼无奈,走了武松的老路,也是到了“遇赦不宥”的地步。因而,宋江的出路也将与武松一样,“天可怜见,受了招安”。此时的宋江,是绝对不知道自己的结局的,等待招安的心愿也不会因为结局怎样而改变。
随着故事的发展,宋江提前预见了自己的结局。这是《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的事。
这回书是《水浒传》的总纲、大关节,对应的是“楔子”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楔子”是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中的一回,为全书的开篇,《水浒传》中很多故事,以及施耐庵的创作思想都隐藏在“楔子”之中。第四十一回书之所以说是“楔子”的照应,是因为如下这一串数字:
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正好对应九天玄女“三枚仙枣,三杯仙酒”、“三卷天书,,可长五寸,三寸”。
而在讲到宋仁宗嘉佑三年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前,施耐庵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讲起,说此人是天上霹雳大仙下界,“替天行道”,结束了五代战乱,开创“天下太平无事日”的北宋王朝。因而,赵匡胤是结束一个时代的人物。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召见”道家魔头宋江,也应当具备结束一个时代的隐喻。
以此推之,宋江的结局将与北宋王朝一道,走向覆灭。那么,宋江知道这样的结局吗?
在九天玄女殿,宋江喝了仙酒,吃了仙枣,又得了三卷天书,便将“还道(还道村的隐喻)”。按照九天玄女的嘱托,“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既然是“为臣”,就肯定是招安了。受招安干什么?“替天行道,辅国安民”。
此前提招安,不过是打算通过这条路洗白身份,得到朝廷宽宥。从九天玄女庙出来后,宋江的招安便上升到“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高度。这是宋江得知的梁山好汉的出路,或者结局。此后,梁山完成大聚义,宋江又把“替天行道”与“保境安民”组合起来,这就与叮嘱武松时所讲的话对接起来了,施耐庵以此伏笔,《水浒传》在七十回后,将有梁山好汉抗金的故事。
梁山好汉抗金,也不是宋江等人的最终结局。书中写道,当宋江在两个青衣女使的陪伴下走出九天玄女殿,来到一座石桥上时,使女提前向宋江预演了北宋灭亡的一幕:“二龙相戏”。这是靖康之难前的一段秘史,隐含着宋徽宗在国难当头之际,与童贯等人到镇江复辟,分裂朝廷的事情。
宋江正看待看仔细了,却被青衣女使推下了石桥——这就是宋江的结局,参与到了“二龙相戏”的场景之中。书中写得很清楚,先是“二龙相戏”,然后“二龙戏水”,因为“相戏”,所以,“二龙”最终到井里去“戏水”。传说中的五国城坐井观天,应当是一口枯井,或者是深坑。施耐庵以“水”喻井,就是隐写宋徽宗、宋钦宗双双被俘,被押到五国城坐井观天这段真实的历史。
宋江不招安,结局会好吗?
这个假定原本就不存在,因为,假如没有招安愿望,宋江便很难上梁山。上了梁山,其结局就是招安。再者,施耐庵作书,故事多虚构,但大线索、大背景则是依据了历史。包括宋江的很多故事,也是有“史”可查的。比如,宋江救晁盖、怒杀阎婆惜、九天玄女庙得天书,就是依据了《大宋宣和遗事》。因而,宋江最终的结局,也应当是有史料依据的。
《宋史》、《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等史料都能证明,宋江及梁山好汉是因为战败,被宋徽宗下令招降了。之后,便参与了征方腊、伐幽州、抗金兵的历史大事。
除了这些历史(正史与野史)记载而外,宋江的实力也不容其如赵匡胤那样取代后周,建立王朝。
很多读者设想,假如宋江联合方腊,实力会加倍猛增,干掉北宋是有机会的。其实,这都是受了续书《征四寇》的误导,即便是宋江、方腊联手,灭掉北宋也没有一点机会。因为,童贯征方腊,主要的策略就是招安。童贯率大军到了东南,出榜招降,赦免方腊的追随者,承诺罢花石纲事,补偿因此遭受损失的民众。因而,童贯进兵顺利,宣和二年十一月“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讨方腊。”,宣和三年四月“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
上一篇:农村最大的高消费是逢年过节,那各农户用钱最多都是花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