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宋江知道最后的结局,他还会诏安吗?
梁山,朝廷,李逵如果宋江知道最后的结局,他还会诏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江做这一切,都是在为招安铺垫,让朝廷知道了梁山的实力,用实力证明宋江是天下一号人物,不能等闲视之,招安后必须委以重任,这样他就能得到高官厚䘵,有能力和老牌的奸臣们抗衡。如果真能像宋江想的那样,被朝廷重用大权在握,那么宋江就改变了招安的结局,变悲剧为喜剧。
但是宋江低估了对手的智商,高俅用更高明的招式对付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蟊贼首领。招安他们后,就让好汉们去了讨伐方腊,狗咬狗,打得两败俱伤,梁山好汉死伤大半没剩下几个。宋江投出了最后筹码,用兄弟的鲜血换取朝廷的信任。反正死的是兄弟,虽然伤感,如果朝廷会感激他,赐他功名,宋江还是最后的赢家。可悲的是高俅不会放过他,一杯毒酒,粉碎了宋江的如意算盘,连本钱也折了进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看历史成败品百味人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如果宋江知道最后的结局,他还会诏安吗”?
我的答案是会的。
首先说宋江本属于体制内人,最早做的是押司。押司是什么,相当于现在的县政法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案件的整理和文秘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说自小是学文的,四书五经是基本功,估计史经也不少读,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后来参加工作了有改为案件办理工作,接触了社会的各种阴暗面,使宋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更进一步。
从《水浒传》中对宋江的描写来看,宋江是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本职工作做的很优秀,得到上司的肯定,同事的认同,江湖朋友的认可,甚至有“及时雨”的外号。至于落草为寇,那是细节疏忽,不得已而为之。到了梁山,略施小计,就坐到了头把交椅,我们只能说宋江对人性的了解太深刻了,宋江也太有才了。
前面我们介绍宋江这么多,意思就是宋江是一个思路独特、战略眼光长远的野心家,而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山大王,宋江明白梁山水泊是很大、天险很多,但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被灭是分分钟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梁山数次没被打下来,“养寇自重”的道理,宋江明白,太尉高俅手下的将军也明白。宋江之所以心甘情愿和高俅唱双簧,是因为宋江明白只有梁山闹得越大,将来自己谈判的筹码就越多,诏安的时候封官就级别越高。
所以说,宋江清清楚楚的预测到将来发展的结果,但他还会继续走下去,就像射箭,一旦射出就回不了头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阶级本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浒传》中,宋江是知道自己最后结局的,不仅知道自己的结局,梁山好汉的归宿也早就有所了解。正是因为宋江知道了自己及梁山好汉的结局,所以,才选择了招安。
那么,宋江的结局是什么?假如如续书《征四寇》讲的那样,是被奸臣毒死,他还会选择招安吗?
宋江原本就不打算造反
及时雨宋江的出场,是在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及时雨私放晁天王”。当时,宋江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的一个小小押司。此人仗义疏财,声名远播,虽然不是体制内的官员,但宋江生活得很惬意。从衙门到市井,从郓城到江湖,人气旺盛,宋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非常安于现状。
晁盖劫取生辰纲案发,宋江出于义气通风报信,假若此人早就有反心,也就跟随晁盖上梁山了。阎婆惜扣押了晁盖书信,宋江一怒之下杀人,也是他不敢造反的表现。
却说阎婆惜要敲诈宋江一百两黄金,以晁盖书信相要挟,高声对宋江嚷道:“闲常也只嗔老娘和张三有事。他有些不如你 处,也不该一刀的罪犯,不强似你和打劫贼通同。”
阎婆惜这一叫嚷,反倒提醒了宋江。假如晁盖书信被举报到官府,一定是一刀之罪。倘若就此杀人灭口,事出有因,最多也只是个流配之罪。后来,雷横打死白秀英,没有被判抵命。阎婆惜身份与白秀英差不多,宋江杀她是有些把握的。
杀死阎婆惜,宋江负案逃回家中。朱仝找到宋江时,问押司哥哥去哪里躲藏,宋江说: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白虎山 孔太公庄上都可以去,但却踌躇未定,不知投何处去好。
这三处地方都不是强贼占山为王之所,宋江逃命根本就没想到去梁山找晁盖。在江湖上绕了一大圈,宋江还是接受了法度处罚,被发配到江州牢城。
宋江在江州过得很舒适,根本就不像是一个配军,整天与戴宗、李逵、张顺喝酒,十分的逍遥快活。这天,因为独自一人来到浔阳楼,喝了几杯酒,有点晕乎,便在酒店的粉壁上题写了“反诗”。
所谓反诗,实际上是一首《西江月》词和一首七绝诗。假如,从宋江的经历来读“反诗”,大有无病呻吟之嫌。
比如,《西江月》这样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行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前面两句好理解,后面的话就真的是喝高了才胡言乱语的。宋江在来到江州之前,何曾如猛虎那样,潜伏忍受等待时机做大事?假如是,为何不敢上梁山呢?晁盖在梁山大弄起来,远在郓城县城的宋江简直就是心惊肉跳了。
清风山那会儿,虽然被刘高胡乱取了个“虎张三”的大号,但宋江也没有真的打算上梁山。这段时间,施耐庵主要突出的是宋江的孝义,不是写他要造反。
宋江在《西江月》中说要报冤仇,谁是他的仇家?假若宋江的仇家是阎婆惜、刘高,则是万万说不通的。即便是黄文炳,那是题写反诗之后的事情。从“血染浔阳江口”来判断,宋江是把整个江州城都当做了自己的仇家。这也说不通,宋江是心甘情愿接受发配的,途经梁山时,宁愿夺刀自尽,也不愿意留在梁山。怎么就跟江州有仇呢?
上一篇:农村最大的高消费是逢年过节,那各农户用钱最多都是花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