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杜甫,李贺等写诗平仄都装在心里吗?
平仄,李白,古体诗李白,杜甫,李贺等写诗平仄都装在心里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比如这一首,作者是唐朝一个七岁小女孩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比如这一首七律,不仅平仄,粘对,用韵,都规范,作者大约十岁左右。
午课初完卧短床,立春节过昼微长。
高檐向日难留雪,小室藏花易贮香。
阶下绿初浮远草,路旁青未上垂杨。
呼僮添贮炉中火,午后温馨薄暮凉。
比如这一首,
两行分黑白,二叟赌输赢。
落子争先著,松间睡鹤惊。
前两句很是平平,可尾句突然拔高,气韵十足。作者也是古代一个小孩,才十一岁。
对于古人而言,平仄就是加减法,是人皆会。其实我们的许多民间俗语都是合平仄的,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民以食为天,人心不足蛇吞象,饱暖思淫欲,一问三不知,他乡故遇知,浪子回头金不换。
平仄,浸在古人生活中的每一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的文化学习,就是古汉语言一门课,没有其他课程,科举考试也是这个,古人对古汉语、诗词、韵律等等学习、练习的深度广度远远超过现代人的想想,特别是那些有造诣的文化名人大家,诗词对仗等平仄是小儿科,早已掌握的非常纯熟,了然于胸,随口拈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是重立意,词不害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人心里装满了格律,美将由谁去创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啦!这些生活在格律诗盛行时代的大诗人,对格律诗的平仄要求定然是熟稔于胸的,如果还需要随时揣着一本音韵格律方面的工具书以供查阅,又怎么能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歌,这种体裁它毕竟也是一种歌,就要将就节奏,韵律。读,唱要朗朗上口,舒顺通畅。所以大多就要讲究平仄,讲究韵脚。
今天的大部分人,不要说掌握这些,就是从平仄角度去欣赏,都难。当然我们都会从诗意,诗境角度去欣赏。因为古代语言和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現代漢語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 、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份變為去聲,一部份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併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上面一段来自我在网络转收的资料。咱们看,今天的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字这种发音,目前是粤语,闽南语等几个方言还保留,比较接近古音。古人掌握那平仄,韵脚肯定比我们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一入学就习词性平仄,对联、诗词。不止李杜应该每一个诗人,从小就把平仄装在心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看到有情感的视频和伤感书籍。眼泪止不住的流,是我内心软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