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杜甫,李贺等写诗平仄都装在心里吗?
平仄,李白,古体诗李白,杜甫,李贺等写诗平仄都装在心里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李白,杜甫,李贺写诗的时候肯定都把平仄装在了心里,因为那时候写诗是有规矩的,必须那样写,所以每个诗人都会按照这个规矩去写,如果不按照这个来,就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你用八股文写那样就不合适,因为每个时代的审美不一样,如果自己瞎写的话在那个年代应该也发表不了。
李白他们小时候上的课堂,天天练得就是这个平仄,因为古时候讲究这个押韵,他们小时候就每天练习这个,所以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其实李白那个年代写的诗虽然过了那么久,我们读起来还是那么琅琅上口,就证明平仄非常符合人们的审美,我们现在的人写诗,体裁多样,可是我们再也写不出李白他们那个年代写的那么好的诗,他们或许在他们那个年代也是佼佼者,也是天才,可是现在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过去那么多年,唐诗依旧是最美的,就是因为他们讲究平仄讲究押韵,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致敬古人能够写出这么好的诗。
我们现在虽然写不出李白那个年代的诗,可是也可以学习一下他们那种平仄那种押韵,我们或许也能写出我们这个年代特有的诗,也会流传千古,后人一样会像我们崇拜李白一样崇拜我们,我们应该做好我们这一代,写出比平仄更好听的诗。
这就是我的回答,我是#创业精英联盟# 李军,请大家多多关注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扎实的功底,良好的感觉,诗与心已融为一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油豆腐一块,打两大诗人,你猜猜是那两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白话之前,许多人读的书,诸如八股之类,看看你就晓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诗词平仄吟咏是个讲究吧,但同时也是局限。汉语规范是近代的事,我们承习的大概是言传和书本上的记载。能做到言能达意,语贯于情,才是重要的事情,那些上世的匙好象是有锈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杜甫、李贺等大家写诗平仄有无装在心里,这个问题很好,既然是“大家之作”未必篇篇都讲究平仄,但他们都善于使用平仄。比如最近因《庆余年》而再次大热的杜甫的七律《登高》平仄就用的相当精道,七律压卷之作,仄起入韵式,律法森严,凡八句,四联皆对。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在一起讲一下何为平仄和格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格律: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上一篇:看到有情感的视频和伤感书籍。眼泪止不住的流,是我内心软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