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白鲢鱼水霉病怎么防治?
白鲢,霉病,鱼卵白鲢鱼水霉病怎么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用可在伤处涂抹10%高锰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则须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万~10万单位/千克鱼,或用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2~3毫克/升。【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只有在疾病早期进行及早治疗才有一定疗效。应用食盐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400克/米3有一定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病原体:水霉属和绵毛霉属。
2.症状:当鱼体受伤后由水霉动孢子侵入伤口而致。肉眼可见病鱼体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絮状物,故又称“白毛病”。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黏附,使组织坏死,鱼体焦躁不安,负担加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
3.流行情况:此病流行范围广,各地均有发生。以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流行水温为15~18℃,水霉对寄主无严格选择,各种鱼均可寄生。主要危害鱼卵、鱼苗、鱼种。
3.防治方法:
①拉网、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
②用2~4%的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③用4/10000的食盐与4/10000的小苏打合剂,药浴或泼洒;可在受伤亲鱼伤口上直接涂抹高浓度的高锰酸钾,防止水霉菌感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你的描述中看,这是典型的水霉病引发烂肉,常见于超市水产区的鱼池鱼缸。处理办法,稀释双氧水或孔雀石绿浸泡(食用鱼坚决禁止),或者升温至30度,保持一周以上,调配含盐度千分之三比例饲水,持续打氧,水中适量添加电解多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白鲢鱼水霉病的高发时期,若不及时进行预防,等到白鲢鱼出现水霉病症状时,已基本上到了重症时期,从而导致治疗时间长、病鱼恢复慢的后果出现,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白鲢鱼水霉病重在预防。
那么,白鲢鱼水霉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该怎么预防呢?一旦白鲢鱼又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白鲢鱼水霉病发病原因
白鲢鱼水霉病由水霉菌侵染而引发。而水霉菌广泛存在于地表上的淡水水域或潮湿的土壤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病菌。
如果白鲢鱼因游动或互相拥挤造成了体表组织受伤,水霉菌就会“潜入”白鲢鱼的皮下组织中进行腐生,从而导致白鲢鱼表皮组织坏死。随着病程的进展,表皮坏死组织会逐步扩大,继而贯穿白鲢鱼真皮,深入肌肉,最后导致白鲢鱼皮肤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而崩解。
二、白鲢鱼水霉病发病症状
白鲢鱼感病初起时,其感染部位会形成一层灰白色、棉絮状的覆盖物;随着病情的进展,其感病部位会有不规则的斑块出现。而到了最后,其表皮组织会逐渐破溃并裸露出皮下肌肉。常因并发其它鱼病而死亡。
三、预防方法
适宜的水温非常适合水霉病原菌的繁殖与生长,因此,春季是水霉病原菌大量滋生的一个季节。为了预防春季水域中大量滋生水霉病原菌,可在冬季和初春时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应在初冬、冬末、初春时消毒三次,用以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同时,在捕捞、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以防白鲢鱼因互相拥挤而造成鱼体擦伤。如果发现有鱼体擦伤或碰伤,应立即在白鲢鱼的伤口处涂抹10%的高锰酸钾溶液,做消毒处理。
四、治疗方法
1.将病鱼放入2mg/L的高锰酸钾和1%的盐水混合叶中浸泡半个小时。
2.将病鱼放入1ppm的5%水杨酸、2-4ppm五倍子末或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中浸泡15-20分钟。
3.采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按1:1的比例配制)进行全水域泼洒。
4.采用20-30千克(每亩水域)生石灰或二硫氰基甲烷溶液0.3-0.5 g/m3或用菌毒克200 ml/亩进行泼洒。
5.对病鱼按每公斤体重5-10万单位的使用量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综上所述,水霉病对白鲢鱼的危害非常大。因此,一定要加强预防工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一旦发现鱼体受伤,应尽快处理,以防感染病菌。一旦白鲢鱼发病,可参照以上介绍的方法进行防治,从而避免白鲢鱼有较大的损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鲢鱼水霉病要把药和水对好然后撒在水里、药跟水要放均匀这样对鱼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用量不要太多,要按一亩多少鱼来放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