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封神演义》人物观比《西游记》更大吗?具体如何?
西游记,道人,菩提《封神演义》人物观比《西游记》更大吗?具体如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准提道人 VS 菩提祖师 我们再来看看两部作品对另外二人的评价如何: (1)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见《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後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2)菩提祖师首次亮相,见《西游记》第一回: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事。他多次来再东土度化有缘人。对东方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徒。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四、答案揭晓 根据以上二文、四诗的评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就是那如来,也不知道自己的师弟身在何方。更不知西牛贺洲还有仙人存在。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见《西游记》第八回)。可见,同处西牛贺洲的如来,却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行一点都不逊色于如来。甚至可以避开如来的法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反,《封神演义》的人物格局,相对《西游记》,“小”了很多。
尽管笔者不否认,《封神演义》本身也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也可以算作是名著,但和同为神话传说作为背景的《西游记》相比,还是很有些不足的,这些不足,也包括了人物设计。
小说的“人物观”是这个问题提出的特有词汇,而笔者对于小说的人物设定,将其划分为整体的人物关系与具体的人物刻画。
一、主线人物的塑造
人物个性鲜明的《西游记》
都是描写神话故事,但《西游记》的人物,有血有肉,是真正的活灵活现的人物。这包括了(不限于):
1、孙悟空的求知、叛逆、对唐生的感恩;
2、唐僧早期对妖魔鬼怪的认知不足,而中间出现过试图对孙悟空等人的法术的极端以来(谁来驮我过河?)以及最后越来越淡然的心态;
3、猪八戒对家庭的依恋,逐步转换为以取经团队为家,在队伍中发挥出“家庭组织”能力;
4、沙和尚尽心尽责的贴身侍卫……
看《西游记》,仿佛可以见到师徒众人在嬉笑闲谈中,像过日子一样,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推进。这种“步步为营”的操作,真实、贴切。
人物牵强做作的《封神演义》
而在《封神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相对片面单一。很多人物角色,给人的感觉是为了“封神”而刻意的牺牲掉。典型代表就是十绝阵,每一阵,非要先来一个普通的人类大将做炮灰,然后再由阐教金仙出面将其破除,这种操作,斧凿痕迹过于明显了。
准备伐纣,文王武王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忠”和“英武”的冲突如何解决,情节显得突兀。
面对不同场景,姜子牙的描写过于单一。相对于《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甚至给笔者一种“僵尸脸”角色的错觉。
实话实话,笔者一直后悔当初自己是先读了《西游记》,然后才读的《封神演义》。试想,如果两部书的阅读顺序颠倒一下,阅读体验无疑会更好。
二、周边人物配备阵容
《西游记》——各路高手层出不穷
在《西游记》中,小说依照同时期社会的实际官僚体系,构建了神仙中的官僚等级。
而相对于单纯的官僚体系结构,《西游记》又为之添加了“学派”、“宗派”中的“大长老”角色——太上老君,这位可是先后两次明着提到过“化胡为佛”的典故的。
进一步,有添加了真武大帝等地方武装力量形式的神灵(突出在黄眉怪事件中登场)。
在官僚正统的神仙体制的同时,又添加了海上三星、赤脚大仙一类的类似于社会中的隐士一类的角色……
——而这一切,仅仅是天庭势力的代表。
同时,还有:
以镇元子个人为代表的地仙方阵;
以各路山神土地为代表的鬼仙方阵;
仅仅提到了如来、观音、黎山老母等少数几位,在最后以报菜名形式逐个点明的佛家方阵……
可以说,《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可谓城栾叠嶂,让人一眼望不透。
《封神演义》——正邪两方都有数,没悬念
在《封神演义》中,截教为代表的待封神队伍,是封神榜都明确标明了名姓的,这种几近于严苛的“宿命论”的故事展开方式直接影响了情节的曲折性。
而正方代表,更是单一,十二金仙,加上少数几个数得出名号的支持人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菩提道人、接引道人、……)作为打后台背景,这一排人物,说白了,就是释、道两家,加上一些散仙,这个背景力量可以说,瞄上两眼,就已经可以让读者烂熟于心了。
于是,在阅读《封神演义》中,我们总会觉得,哦,出现这个情况,嗯,在某某大仙出场了!最为典型的,就是每当遇见无法被斩杀的妖怪,陆压道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拿着宝贝飞刀即是感到……(好呆萌的情节设定)
笔者甚至一度有一种邪恶的感觉,如果,《封神演义》中一位了不起的金仙在战场上牺牲,可能,这样的设定反而会使整部书更为精彩。(黄飞虎的分量还是不够啊)。
三、终极boss的气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