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江为何不顾众好汉危险,执意要打无为军,杀黄文炳?
梁山,好汉,自己的宋江为何不顾众好汉危险,执意要打无为军,杀黄文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宋江当时就要报仇,是正确的抉择。从后面也能看出来,攻打无为军,活捉黄文炳没有危险。只要知己知彼,布置得当,正确用人,对付无能的蔡九知府和黄文炳,是没有问题的。
单凭这些,就能看出来晁盖和宋江的差距,宋江当时就看出来了当场报仇是最好的办法,而晁盖却没有。说明了什么?说明晁盖眼光和能力的确不如宋江。
这其实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因为水浒第一男主是宋江,不是晁盖,宋江的本事就是他有眼光,有统御能力,能让大家对他服气。
很多人说,宋江这是试探好汉是否听他的话。这不是搞笑吗?在之前,宋江和张顺、李俊等人交心了,何必试探?还有人说,宋江开始架空晁盖了。且不说宋江压根没有架空晁盖,就算他想,当时都没上梁山,他会蠢到自己位置都不稳,就开始架空晁盖吗?
说“宋江架空晁盖”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多看看原著就明白了。晁盖死了都在帮宋江,作者也说了“晁盖泉台死亦安”,偏偏一帮人还在那硬说宋江架空晁盖,可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才是个投名状。
无为军和黄文炳,
对于宋江而言是一个命运性节点。
此前的宋江,
还可以在上山和不上山之间鼠首两端,
甚至借逃罪在外的机会纵横捭阖、自壮声势。
但此时黄文炳已经帮他将两种可能,
坍塌成一个现实了:
他宋江已经成了蔡太师那儿挂号的钦犯,
再不上山难逃一剐了。
所以,与其窝囊上山,
不如把无为军和黄文炳做投名状,
方显我宋江……英雄气概。
当然,这是最无关紧要的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要借机拉人入伙,壮大自己的势力。
宋江的权诈,那是相当了得,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眼见白龙庙小聚义,揭阳镇穆家兄弟并薛永、揭阳岭李俊和童家弟兄并张横,这些人并没有完全暴露,是有可能全身而退的。
尽管李逵咋呼“同去同去”,可这些人如果真不去,他真未必有本事“大斧砍了”谁。
宋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啊:
好不容易聚起来的资源,如果就此散了,何年月才能再聚起来?
所以他才用“义”字邀住一干人等,甚至不惜下跪完成这个“绝后计”:
绝了众人之后,帮大家拉出一个“投名状”而已。
还有一个很深层的原因,他是真恨黄文炳啊。
老子随便发个贴子都有人举报,
离了江州这花花世界,
老宋我只能回乡创业了,
再也不能宅在公寓里当键盘侠打嘴炮了。
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吃了黄文炳不少苦头,搞到要装疯卖傻,吴用伪造印章,都被黄文炳一一识破,差点被黄文炳要了性命。宋江被救后,力主要打无为军,杀黄文炳报仇,也是有原因的。
宋江杀了阎婆惜,被刺配到江州后,因为花了银子,且有戴宗照顾,所以没受啥罪,反而能住单间,且可以自由出入。有一天,他打算找戴宗和李逵喝酒,但是没找到,于是独自到酒楼喝酒,喝醉酒后,他在墙上写了一首诗,一首词。然后离开。
结果,因为诗中最后两句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被黄文炳看到,认定是反诗。黄文炳到蔡九知府那里举报宋江,其后,尽管戴宗出计,让宋江装疯卖傻,在污秽里打滚,吃尽苦头,但最后黄文炳还是建议蔡九知府拷打宋江,宋江无奈只好招供,结果被判死刑。戴宗为救宋江,传信给梁山,吴用出计,让萧让金大坚写假信刻假章,又被黄文炳识破,结果戴宗和宋江两人都被判死刑。黄文炳又建议蔡九知府将他们就地处死。
宋江只是写了几句诗。我们知道古代有一种东西叫文字狱,但是文字狱兴盛的时候在明清,水浒故事发生的宋朝是文字狱最少的时代之一。因为宋朝的文人地位非常高,待遇优厚,享受各种特权,宋朝那些大文豪,有人因言被贬,比如苏轼,但从没有人因言被杀,传说宋朝皇族有祖训,不许杀文人。而且文字狱之所以臭名昭著,就是因为大多都是冤案。
但黄文炳就是要通过文字狱置宋江于死地。为什么呢?前面说过,黄文炳以前做官,现在不做官,他每天想的都是怎样能够再做官。现在他发现了宋江写的反诗,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但是如果闹大了,坐实了,自己就是大功一件,肯定能够重入仕途。说白了,在黄文炳看来,宋江就是让自己平步青云的一块垫脚石,至于他本人冤枉不冤枉,那是无所谓的。所以,黄文炳极力要促成两件事。
一方面,宋江的案子只能在江州办,因为黄文炳只跟蔡九熟,案子进了京城,换成别人审理,发现了其中的冤情,黄文炳就白忙活了,说不定自己还会因此获罪。
另一方面,宋江必须死,宋江不死就不足以说明案情的重要性,黄文炳自己的功劳就不够大。所以,黄文炳评价是非的标准,出发点是得对自己有利。
当黄文炳的亲哥哥黄文烨听说了黄文炳的所作所为之后,是怎么说的?“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与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倘或有天理之时,报应只在目前,却不是反招其祸。”
说明黄文炳做的这些缺德事,连他亲哥哥都无法容忍,而且这样的缺德事他是经常做的。被叫人叫做黄蜂刺!
水浒传把黄文炳写的很贴近生活,把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黄文炳年纪约莫应该有4、50岁(原文:‘黄文炳家多少人口?有几房头?侯健道:男子妇人通有四五十口’),在家待业(原文:‘在闲通判、罢闲通判’),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个油腻的中年男人,他只是有一颗想功成名就的心(原文:‘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重新做官’)(也可以从原文‘黄文炳再读到: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冷笑道:这人自负不浅’看出,我相信黄文炳更觉得这两句诗是形容自己的,他冷笑一下代表的更多是不服气)。他就是不服气。宋江向众人打探黄文炳的有关信息,薛永的徒弟侯健在向宋江介绍黄文炳的情况时,是这么评价黄文炳的:黄文炳“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无为军老百姓都把黄文炳叫做“黄蜂刺”。可见黄文炳为人。今次他针对黑宋江,可算遇到对头了。
上一篇:我入不敷出,不知道怎么过年,新的一年你有什么目标要实现?说说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