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成祖迁都北京,对明朝来讲是属于战略优势还是战略错误?
北京,明朝,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对明朝来讲是属于战略优势还是战略错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
朱棣起兵靖难的大后方根据地,也是靖难之役前期最艰难的时段,帮助朱棣吸引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的围攻,让朱棣游走于外收取朵颜三卫为日后南下靖难奠定了基础。所以迁都北京把旧朝官员迁离北上,也是加强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南京是旧勋贵势力的根据地
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的核心,是从起义军根据地演变成天下政治中心的,被朱元璋经营了四十年左右,朱允炆做为朱元璋的指定继承人,继承了朱元璋大部分的政治遗产,虽然开国勋贵被朱元璋杀了不少,但幸存下来的还是忠于朱允炆的,而且朱棣靖难之后北方的新勋贵势力和南方的旧勋贵势力肯定是无法和平共处的,比如徐达儿子徐辉祖和常遇春的儿子常升,这两人都是在浦子口大战中力战朱棣,差点将朱棣逼入死地的人。所以要想削弱这些旧勋贵巩固自己的统治迁都北京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北方游牧民族问题
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历代中原王朝要面对的一大难题,除了清朝几乎所有朝代都饱受游牧民族的侵扰,虽然在朱元璋时期蓝玉北征大漠,将北元打的七零八碎,但是北元分裂之后形成的鞑靼部落雄起,鬼力赤力压各部自称可汗,对北方又是一大威胁,此时朱元璋建立的边塞九王制度在朱允炆和朱棣两人的削藩政策之下面目全非,北方急需重兵建立的防御体系,可是明朝政治中心在南京,那里是首都和皇帝所在地,也是需要重兵拱卫的,这样一来两个地方都需要布置重兵,这对国家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所以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防御体系就应运而生了,这才有了那句著名的“天子守国门”的话。民心归属问题
民心的归属也是新生明朝的一大隐患,虽然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建立对北方的统治,但是北方自宋朝靖康之变以来,一直被女真人和蒙古人相继统治了近250年,才刚刚建立不到四十年的明朝还没到对北方民心完全掌控的程度,一旦游牧民族卷土重来大举入侵,那北方将是烽火连天之势,所以在北方必须需要重兵布防。结语:总体上迁都北京是对的,这样前期减轻负担巩固国防都有很好的作用,至于说后期那已经不重要,各个朝代后期都是被各种蹂躏,国都放在哪个地方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而且明朝存在了276年,一项失误的战略用了200多年才出事就不能说他是错的,毕竟其他朝代也都差不多不到三百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朱棣本人来说,是战略优势,对明朝来说,应该是战略错误!
因为对于朱棣本人来说,北京市他的封地,说白了就是他的底盘,而南京不是,他的皇位本来就是抢了侄儿的。迁都到自己的封地,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掌控朝廷,掌控天下。而朱棣本人又是一个军事天才,迁都北京,对于他实行军事战略有重大优势。所以说,迁都对朱棣本人来说是战略优势。
而对明朝来说,纵观明朝的各个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皇帝真是没一个靠谱的。把这些皇帝安排在北京,确实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之后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土木堡之变,简直是耻辱。所以对于明朝来说,这并不是战略优势,简直就是战略错误。可能朱棣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子牛逼,自己牛逼,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是渣渣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成祖迁都北京,对于明成祖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当然对于整个明朝而言属于战略优势还是战略错误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迁都的明成祖
迁都,不是一个小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个王朝而言,迁都便是意味着将整个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军事进行转移,更何况当时的南京城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修缮成为了当时中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而迁都这种费事费力的事情在明成祖的促进下还是进行了。
当一个人做出一个决定,必然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明成祖迁都而言,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靖难之役\"——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为,为巩固中央集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随后以\"清君侧,靖内难\"名义起兵,历时四年,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朱允炆削藩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不过失败了,燕王朱棣成为了明成祖。明成祖即位之后首先要做的事也是巩固权力。清理旧臣,威慑群臣。不管怎么说明成祖的位子不是正规途径得来的,表面臣服,背地一套也受不了。虽然处理了大部分旧臣,但是建文帝在此经营数年,忠诚问题一时半会也很难改变,这一切都是不利于自己的统治,这是朱棣不允许的。
北平作为朱棣的发家地,一切班底皆在北平,将国家的政治中心迁移到此,对于当时朱棣的统治是否会更加稳固呢。首先忠诚问题得以解决,手握兵权,旧臣皆亡,其他问题便不是问题。
先前说到一个国家的首都必将是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于一身的城市。为此朱棣开始了对于北平的建设。补充北平人口,修建北平故宫,开通漕运,解决经济物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反对者。
迁都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朱棣迁都北平不管是对其战略意义而言还是是因为其熟悉北平,都觉觉得有必要迁都北平,而对于后来的明仁宗而言,因其更熟悉南京,并且对于北伐战事缺乏兴趣,迁都之事便暂停,直到明英宗即位,北平才正式成为明朝的国都。
迁都的战略意义
北京所处的位置在于靠近长城临近关外,草原部落由在,而当时的明朝的首要敌人还是来自关外。北平在燕王时期便是明朝北部边防的中心,在战略上不管是镇守方面还是战事指挥上对比于南京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将北平作为首都,补给以及城墙防御必然要比其余地区更加坚固。当然其弊端也是很明显了,迁都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等。将首都放置于边关之上危险巨大,一旦前线溃败,就有可能危机整个国家。
对于整个明朝上的战略意义是优还是弊个人认为还是要看当时的皇帝了。对于明成祖而言则是\"天子守国门\",对于崇祯则变成了\"君王死社稷\"。君王强则战略优,君王弱则战略处于弊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