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词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诗词,瑰宝,诗歌诗词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文字从字形字义都无声记载着华夏的兴衰存亡,世风人情,可为诗,可为画,世界上文字兼具这两种功能的不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它是中华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艺术的高度浓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诗歌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01
别的国家是从叙事体开始文学史,而我们中华民族,是从《诗经》开始,国风篇,就很好地记载了各个邦国的民风民俗。可谓久远。
进入秦汉时期的乐府诗体《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是秦汉时期乐府诗的并蒂莲。可谓经典。
02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南北朝多雅士风流,作诗饮酒,将诗歌多元化发展,三言、四言、五言、六七言都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皇帝到平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题材丰富多彩。可谓大方异彩。
进入唐宋,更不消说,唐诗宋词,从小吟诵,一岁小儿说话开始都会骆宾王的《咏鹅》,唐宋八大家,诗仙诗圣,大小李杜、送别诗、塞外诗、咏物、相思,也讲究押韵对仗工整,有了词牌,平仄对仗。还有一批女性诗人出现,可谓登峰造极。
元明清,由于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诗歌有所回落,但是元曲,明清小说开始发展,四大名著相继问世。但是诗歌也还有纳兰容若,后有仓央嘉措,让人读了凄凄惨惨凄凄。
03
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和五四运动影响,闻一多、徐志摩等,顾城、海子、汪国真等,将自由诗发展了起来。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唯一文化没有断流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诗歌从古至今没有断流的国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回味无穷。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工笔画。“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刚能没马蹄” ,“天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意境多优美啊!
当然也有气势磅礴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对潇潇暮雨洒江,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消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还有缠绵悱恻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不一而足,窥一斑而见全豹,看看中国的古诗词,该有多么的美[爱慕][爱慕][爱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词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古代人喜欢诗词,到今天也有许多人热爱诗词,为什么说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就这一问题,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用字词方面造诣很高
在诗词世界里,古人对诗句或词句的选择可以说是别具匠心的,往往一个字的运用能激活全篇,举个例子,我们来看一首诗: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里有个关于这首诗的小典故,最初王安石写的第三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写完后,王安石又觉得“到”字太死,没有意境,想了许久,在期间又改过“入”、“满”、“过”等字,这样改了十多次,仍找不到自己最满意的字;随后走出船舱后,看到河岸两边春意黯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觉得精神一爽,忽见青草碧绿,这时有了灵感,“绿”字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字吗,这才有了流传后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在用字这块古人确实厉害,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每一个字都是很有讲究和有根据的,这就是我们喜爱读诗词的一大原因之一,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二、作品的意蕴美
一首好的诗词作品不仅是文字魅力的享受,还是一种人生境界领悟的享受,其中不乏佳句名篇。我们来看两首作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衫依旧,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往事,都付笑谈中。
前一首营造了一副空山新雨后,山中旖旎风光的自然景象,其意境之美给人以遐想;后一首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引发人对人生的思考。
三、诗词的意义
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还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自我完善和追求过程。其魅力所在不是可以具体解释清楚的,我想只有你真正地热爱品读古诗词后,你才会感受到其中的真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