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词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诗词,瑰宝,诗歌诗词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诗歌讲究的是意境——意象堆砌、盘活之后的境界。而境界这个东西虽然存在,但是却是虚的,从来无法实体化。反倒是书法、国画之类的文艺作品可以通过价格来体现价值,而且越来越值钱,而诗一旦离开用诗来作为科考晋升的途径时,就毫无价值体现的意义——百无一用是书生,诗人更是全废品。
别沦陷在自我美颜的境界中了。中国曾经的大诗人,都不是靠诗生存的。
到了近代才有所谓职业诗人、诗协这些东西的产生。但是诗人经常饿得自杀,诗协也不是靠写诗过日子。
追根揭底,诗只是一种语言上提炼,抒发感情的文章,用来给人闲暇的时候满足想像的工具而已。
何必一定要称自己为瑰宝?
这一切,王安石早已看透:诗词,末技耳。
创作诗词的态度
肯定有很多朋友会懵圈——你不是讲格律知识,赏析古诗词么?怎么又写这种文章?是不是脑子有病,精神分裂?
其实本人对诗词的观点从来都是一致的。
写诗这回事,不当回事才是事。
有感而发的作品,才能真正成为精品。我并不否认诗词的文艺性功能,相反我很欣赏,但是我坚决批判这种把诗词抬到高到不得了的境界,想和普通创作者做切割,以示自己水平高的态度。
这叫作捧杀——诗也好,词也好,都是在成为高级文人文字游戏之后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慢慢枯竭。
我们要做的是让诗词文化下沉,在如今整体文化素质上行的时期,让诗词规则普及,让大家能够以我们市井的活力,拯救被抬上神坛而枯竭的文艺创作。
活下来才是传承
我最反对的,就是那些口里喊着保护民族文化,一心仿古,深怕现代文化污染了古典诗词美的态度。古诗词走到今天,面临着的是能否在世俗文化洪流中生存下来的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直到饿死。
好的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也和其他文化瑰宝一样,没什么特殊的。
京剧是不是瑰宝?变脸是不是瑰宝?黄梅戏是不是瑰宝?
你否认一个试试?
大家都是瑰宝,其实也就都不是瑰宝。
就看谁能活得更久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词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谢谢邀请!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进一步界定的是问题中提到的诗词主要是指我国的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之所以成其为诗词,首先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离开格律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古典诗词也就不复存在了。
李白、杜甫等之所以成为诗人,苏轼、辛弃疾等之所以成为词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按照诗或词的格律等规范去创作的,没有前人在诗词格律等方面的规范创作和贡献,诗词也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什么诗人和词人了。
从这一点来看,古典诗词即为中华民族诗词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所以曾经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叫做\"诗的文化\"。可以说,所有古典文明的精华都包容、凝结在古典诗词作品里。
从远古的原始图腾,到奴隶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封建时期的农牧文明。这些文明,无不在诗词的发展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长久以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像四道江河,并排浩浩荡荡地奔流在中国大地。其中,诗歌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样式之一,又是文学中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体裁。起初,《诗经》《楚辞》并称,一具写实精神,一带浪漫气息,构成了诗歌历史长河的两大源头;
历经汉魏风骨、齐梁声律,至唐,在集大成的基础上,超迈前贤,成诗歌之盛世,蔚为壮观;其后的宋诗,虽不似唐诗的典雅丰腴、意气浩然,然亦瘦劲冷峭、精细澄澈;与此同时,唐宋词以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宋诗争奇斗妍;元明清三代,以戏曲和小说为主,诗词成就虽不及唐宋,但就具体诗人而言,也还有一些好的作品可供后人欣赏。两千多年来,古典诗词所体现的进步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灵魂。
诗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所占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诗歌,长期处于原始的、自然的发展阶段,真正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是以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基础的。
我国古代的文化,其适宜于诗歌发展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举其大端,如礼乐文明的崇尚、山水审美活动的兴盛、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无不是促进诗歌艺术长期的繁荣并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诗歌,早期的成绩就十分辉煌,有《诗经》、楚辞、汉乐府诗三大系统,作为后来文人诗歌的源头与母体。
魏晋时期,进入高度自觉的文人诗发展的时期,此后一直到近代,以文人为主体的诗歌体系,一直在连续发展,其历史之长,诗人之多,诗歌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之深,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这样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艺术,其审美价值之高,自然无需论证。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既然是无法割断的,那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诗词艺术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是毋庸争议的。
诗歌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小说散文写得再好,毕竟不利于传诵,因为它们的篇幅相对较长。而诗词却不同。它的短小精悍,它的朗朗上口,它的雅俗共赏,都可以使它轻捷地活跃在文化传播的前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门古老优秀的语言文化艺术,它在促使文化繁荣和提升民族精神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文化的历史使命来看,诗词也同其他文体一样,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岳飞的《满江红》等诗词,无一不是战斗的鼓点,冲锋的号角。我们能否认它的价值吗?而且,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它仍然可以不分场合地游走于我们的唇齿之间,增添交流的情趣和品位。它长时间的存在已经昭示了它作为精神产物的特殊魅力。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儒家文化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其中。她正如陈年老酒愈陈愈香,虽经时代风雨的侵蚀,却愈加香气四溢,灿烂照人。我们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自会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这就是我们称诗词为中华民族瑰宝的原因所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