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鲁迅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文章,食邑,建安为何鲁迅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鲁迅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即然鲁迅称曹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就说明曹操才华出众,但是改造文章,与编写文章又不一个盖念了,如果别人写的文章有不足处,给指点出来是好事,能使人长知识,如果是把别人的文章加改进,用来军事化,那就是不好的行为,如仿人字迹写文章,骗取别人上当,那就更不向儒家行为,总之改造他人作品不是好名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安十五年(210),汉献帝下诏,在曹操原有武平县1万户食邑的基础上增加阳夏县、柘县和苦县各1万户作为曹操的食邑,使曹操的总食邑数达到了4万户。
食邑上万户就是所谓的万户侯,在汉代这基本上是人臣的极致,4万户的食邑规模在本期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但这项殊荣曹操却不打算接受。
曹操是个看中实际的人,对这种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反倒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事当然不会做,曹操让人拟一份上表进行推辞。
这不是什么难事,田畴为让封刚刚上过好几道表,拿来抄抄也就行了,如果觉得不够严肃,有陈琳等大笔杆子在,这份例行公事的上表一定会一挥而就。
但曹操对这道上表很重视,秘书们拿着拟好的草稿请他审阅,他看了直摇头,上面写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大话,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决定换个写法。
论写诗,在那时很少有人能超过曹操。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诗言志,诗更是一种情怀,是见识和气度,在这些方面再有才气的文人也难以超越曹操。在写文章方面曹操也不逊色,很多军令、书信都由他亲自动笔,所以这一次他干脆自己写了。
曹操重新写了一道辞封的奏表,奏表发出后,他觉得还不够,又根据奏表的内容发布了一道军令,这就是《让县自明本志令》,在曹操现存的文章里这篇算最长的了,但读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枯燥,如果耐心地去读、去品味,可以走进曹操的内心。
在这篇文章里,曹操回顾了自己奋斗的历史,边叙边议,有点像口述自传,把参加工作、当国相、参军、起兵反董卓、消灭袁绍等群雄这些事一一道来,曹操想利用让封这件事向外部表达自己对权力的看法。
这个“外部”既包括献帝及其拥护者,也包括本阵营的将士、文臣,还有孙权、刘备这些对手以及天下所有百姓,也就是说,曹操这篇文章的倾诉对象是天下所有人。
曹操想对所有人说,他自己并不贪慕权贵,但他又不能让权,因为情不由己。放弃了兵权自己和家人都会受到谋害,国家也将有被颠覆的危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曹操没有说一堆大话,而是用常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把道理阐述清楚。
这篇文章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曹操的疑虑,对那些成见已深的政治对手,也是一次有力的回击。
鲁迅评价说曹操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认为曹操写文章胆子很大,文章很通脱,做文章时没有顾忌,想写便写出来,只可惜流传下来的太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说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文心雕龙·时序》中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鲁迅先生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此言不谬。具体表现如下:
一、曹操提倡写文章要“通脱”,即随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敢于坦露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如他在《露行》一诗中用“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讽刺大将军何进智慧短浅,就像穿戴衣冠的猴子一样可笑滑稽。再如《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说明他不能交出兵权的原因:“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庆倾危,是以不得不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直率的说出兵权于自己身家性命、国家安危的关系。要敢于面对现实。汉末天下大乱,军阀相互征伐,人民饿殍遍野。《蒿里行》中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吟咏,被人誉为汉末实录。
二、借古乐府写时事,这是曹操的首创。曹操现存20多首诗,全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即所谓旧瓶装新酒。如《薤露》一诗,本言人命短促,像薤叶上的露水,一见太阳就消失了。曹操却用它来揭露何进召董卓进京误国殃民的罪行,有一只哀伤曲调变成抒写时事的悲壮诗篇。
积累、模仿、创新,这是写文章的永恒法则。曹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为什么鲁迅先生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一下。
汉朝以察举制选拔官吏,即由主管部门的官员根据他们的观察了解,把一些他们认为在孝廉方面表现好的推举出来,或再进行文章考试,然后录取。被录取的人又假惺惺地写报告表示辞让,甚至一连写三次。在报告中当然就要讲一套感恩戴德的话了。这是一种公式化的文章。此处小编不得不说套路啊!无处不在的套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