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痛风的“帮凶”,除了喝酒,还有哪些?冬季,该如何预防痛风?
尿酸,痛风,嘌呤痛风的“帮凶”,除了喝酒,还有哪些?冬季,该如何预防痛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如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起时4个表现,说明你的尿酸太高了,控尿酸,谨记3多3少
高尿酸血症,以"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使人放松警惕。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并发痛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痛风性肾脏病变等症。
因此,正确认识疾病,积极控制尿酸水平十分关键。
尿酸高的人,要小心肾脏衰竭:
体内的尿酸排泄异常,会在肾脏内形成尿酸盐结晶,堵塞肾小管,出现肾积水,增加肾衰竭的几率。
长期的高尿酸还会使肾小球发生炎症改变,诱发肾炎,也会增加肾衰竭的发生率。
有数据显示,尿酸每升高60μmol/L,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升高大约74%。
早起时4个表现,说明你的尿酸太高了,最好检查一下肾脏
表现1:少尿无尿
经过一整夜的新陈代谢,体内的代谢废物会随着尿液排出,一旦尿酸形成结晶,在尿路、肾小管、肾盂等处沉积,会诱发尿路阻塞甚至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的症状。
部分患者会有尿液呈洗肉色、浓茶色,或泡沫尿、尿痛等现象。
表现2:腰部剧烈疼痛
众所周知,腰为肾之府,肾脏出现异常,在腰部也会有所表现。
当大量的尿酸在肾脏堆积,会增加肾脏的压力,尿酸还会形成结晶,在肾脏沉积,出现腰部剧烈疼痛的现象。
表现3:异常乏力
在得到成分的休息后,依然觉得疲惫乏力,要警惕。
当高尿酸诱发肾损伤后,肾脏携带氧气通过红血细胞的量会明显降低,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疲惫、乏力。
表现4:早起有浮肿
长期的高尿酸,会使肾脏受损,并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球,影响肾脏的过滤能力,一旦出现水滞留,就会出现局部水肿。
轻者出现眼睑、小腿等局部水肿,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全身性水肿。
预防肾脏损伤,控制尿酸水平,谨记3多3少
3多
第1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出,减少尿酸盐结晶生成,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此外,也可以用茶来帮助溶解尿酸盐、降尿酸。
念露菊,富含胆碱、菊甙、类黄酮,是降尿酸的"小帮手"。
研究表明,常服有助于减少嘌呤合成,抑制尿酸水平提高,减少尿酸结晶在血管、关节沉淀。同时利尿消肿,加速尿酸排出。和类黄酮结合,可起到双向降酸作用,有助预防痛风及痛风性肾病。
第2多:注意控制体重
肥胖与高尿酸是"相爱相杀的好朋友"。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几率更高;
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有发哦低排泄性高尿酸血症;
另外,内脏的脂肪堆积,也会增加脂肪酸流入肝脏的量,从而增加尿酸的生成量。
而坚持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解内分泌,有利于控制体重、控制尿酸。
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不低于30分钟,以快速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做瑜伽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
第3多:注意饮食
俗话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吃早餐,避免血液过于粘稠,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
午餐,是营养的重要来源,建议吃3种以上的果蔬;
晚餐,以清淡为主,减轻肠胃负担,避免肥胖,对控制尿酸有益。
主食选择大米、面粉制品、玉米等;
3少
第1少:盐
限制盐分摄入,对控制尿酸水平也有益处:
▪ 控盐可预防高浓度的钾离子与尿酸形成结石;
▪ 可减少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避免尿酸水平升高;
▪ 可预防高尿酸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建议,每人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6g,也就是不超过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第2少:饮料
饮料会升高尿酸水平的"罪魁祸首"是果糖。
它能促进内源性尿酸的生成,尤其是碳酸饮料中的高果葡糖浆,会增加果糖的含量。果糖还会导致代谢紊乱,增加肥胖症的发生,这也是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
第3少:酒
喝酒是高尿酸血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酒精在体内分解出的乳酸,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升高尿酸水平;酒类中含有的乌苷酸,会形成嘌呤,转化为尿酸,升高尿酸水平;
在酒类中,嘌呤含量排序为:陈年黄酒>啤酒>普通黄酒>白酒。
降尿酸小知识: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一旦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痛风发作超过2次,应开始降尿酸治疗,并长期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00μmol/L内。
提醒: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与血液常规变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痛风,又称“白虎历节”,一旦发作,使人“痛不欲生”!
那么,痛风,是如何发生的呢?
首先,体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而代谢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排出尿酸。
然后,多余的尿酸,在体内堆积,然后饱和析出,形成尿酸结晶盐。
最后,尿酸结晶体,在体内不断积累,堆积在关节处,就会蜕变为痛风石。
在显微镜下的尿酸盐,就像针一样,看着是不是都很疼呢?!
冬季,是痛风高发期,切莫忽视
天气渐冷,喝水、排尿、排汗,都会比夏天时要少,导致体内尿酸排出减少,容易堆积,诱发痛风。
进入冬季,人们讲究“冬补”,此时,胃口也较好,一旦,没管住嘴,吃了高嘌呤的食物,体内尿酸自然“飙升”,诱发痛风。
气候寒冷,也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致使尿酸易在关节处结晶,从而诱发痛风。
一般,痛风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早期
突发性关节炎,多发生在夜间,首发大脚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己消失。
阶段二:中期
关节炎反复发作,次数增加,疼痛天数延长,疼痛部位,除了大脚趾,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者轻度下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