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五国为什么征伐齐国?齐国灭亡了吗?
齐国,秦国,燕国战国时期五国为什么征伐齐国?齐国灭亡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我认为五国伐齐的原因有二:1、燕国为报仇雪耻的长期布局谋划;2、齐国灭掉宋国,让其余各国感到了威胁,同时被灭宋国的地盘也令其他各国垂涎。 齐国并未灭亡,而是在大将军田单带领下得以复国。
接下来就为大家细细道来。
燕国为报仇雪耻的长期布局谋划
这得从燕王哙学古代先贤\"尧舜禅让\"说起。燕王哙学习先贤禅让将王位让给燕相子之,导致了太子与燕相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
齐宣王在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之际攻燕,在50天之内攻下燕都蓟,杀死了燕王哙,并将其做成了肉酱。自此齐、燕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在各诸侯国的帮助下,齐国退兵。燕国新即位的燕昭王为了报破国之仇,广招贤士,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在齐国南攻宋、楚,西击三晋,连年征战,国力日耗时。燕昭王采用乐毅和苏秦提出的争取其它五国,孤立齐国策略。表面上臣服于齐,并派苏秦入齐进行离间活动,取得了齐湣王的信任。
齐国被燕表面的屈服所迷惑,放松警惕,对燕不加戒备,甚至连防备燕国的兵力也全部从北面撤回。 秦约齐王同时称帝,结成联盟。燕再次派苏秦至齐进行离间活动,劝说齐湣王撕毁齐、秦盟约,废除帝号,而后伺机灭宋。齐湣王果然被打动,于12月废除帝号,转而与各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废帝请服”。
在燕国的长期布局谋划下,齐国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后来五国伐齐也是以燕国派乐毅为主导。
齐国灭掉宋国,让其余各国感到了威胁,同时被灭宋国的地盘也令其他各国垂涎。
齐湣王取得攻秦胜利后,又经过三次战争,灭掉了宋国。邻近齐国的宋国,土地肥沃,生产发达,其大商业城市定陶的巨大税收,尤其被齐、秦、赵三国所垂涎。
宋为齐所灭,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导致齐与各国矛盾异常尖锐。燕利用这种形势,积极活动,终于和各国结成了攻齐联盟。
在危险与利益的双重驱使下,其余各国在燕国的主导下形成了伐齐联盟。
齐国复国
说到齐国就不得不提起一位猛人——齐国大将田单。 田单本是临淄城的一名基层官员,与齐国的王宗虽属同宗,但关系相当疏远。当乐毅攻破临淄城时,田单带著族人顺利逃到即墨。
由于在逃亡过程中田单表现出来思虑周密、多才多艺,在即墨守城的大夫战死后,田单便被群众推举为将军,担任守城的指挥工作。
他先是用反间计挑拨新立的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致使乐毅逃到赵国。后又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夺回被燕军攻占的七十几城,最终逐退了燕军收复了齐国。
所以说齐国并未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五国伐齐,可以说是在战国时期足以改变天下形势的一场大仗。
此战之后,霸主齐国一蹶不振,天下霸主之位易主,初步确立了秦国强盛,而六国暗弱的局面,为日后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为何会有五国伐齐?
齐国自威王强兵富国,传至闵王而衰,强盛了三代近五十年。
在这五十年间,天下各国都要臣服在齐国的兵锋之下,凡事只能以齐国马首。齐威王在位时,还能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保持清醒,对天下各国还算客气。但宣王、闵王两代齐王,却仗着齐国兵锋之盛,对列国横征暴掠,几乎将天下各国得罪个遍。
一个国家仇恨齐国,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但若是天下各国全都仇恨齐国,那就很容易抱团取暖,一起向齐国复仇。这也就是五国伐齐的由来。
赵、魏、韩、燕、秦五国,相约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近乎灭国。
那么齐国到底做什么事情,犯了众怒,让这五个国家不惜触怒霸主齐国,也好怒而反击呢?
宣王辱燕
在伐齐的五国联军之中,燕军是绝对的主力,也算得上是伐齐的发起人。因为在这五国之中,只有燕国对齐国的仇恨最深。
事情还要从燕国的子之之乱说起。
当时燕国在位的燕王哙,受了朝臣懵逼,居然将王位传给了相国子之。结果直接引发了太子起兵,燕国内乱。
当时齐国在位的齐宣王趁此机会,借着为燕国平乱的名义,直接派出大将匡章出兵燕国。结果齐军入燕之后,迅速占领了燕国,在燕国的国土上横征暴掠,企图直接将燕国变成了齐国的领土。但最终由于赵国的干涉,以及燕国百姓的反对情绪,齐国不得已从燕国撤军。
但经过这件事,齐燕两国就彻底结下了血海深仇。即位的燕昭王励精图治,拼此一生都想要找齐国复仇,日后五国伐齐之事,也是由燕昭王所主导。
燕昭王即位之后,筑黄金台,千金买马骨,最终感动了名将乐毅,君臣二人一拍即合,隐忍不发十几年,最终一举将齐国拉下了霸主之位。
匡章破秦
公元前289年,齐闵王即位的第三年,在孟尝君田文的组织下,由匡章统率的齐魏韩三国联军西征,一举攻破秦国的函谷关,逼得年轻的秦昭襄王签下城下之盟,归还了早年间侵占的韩、魏两国大片领土。
秦国立国数百年,首次被人打破函谷关,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而这份仇恨,自然而言就被记在了齐国的头上。日后五国伐齐,虽然秦国与齐国并不接壤,无法从齐国的国土上直接获取利益,但秦国依旧不介意在齐国的头上踩上一脚,以解心头之恨。
独吞宋国
齐国灭宋,可以说是引发五国伐齐的直接导火索。
宋国膏腴之地,富庶之国,素来为列国所垂涎。再加上宋王暴虐,在宋国境内倒行逆施,惹得宋国境内民怨沸腾,这便让齐国看到了吞并宋国的希望。
但齐国取宋,毫无疑问的遭到了秦国的阻挠。于是齐国先是与赵会盟,利用三晋来牵制秦国的注意力,之后便全力进攻宋国。
结果秦昭襄王看穿了齐国的阴谋,主动去帝号,转移了赵、魏两国的注意力,使三晋与齐国之间围绕宋国展开激烈的战斗。但我们要知道,此前无论齐国伐楚还是破秦,三晋都是作为齐国的盟友存在的。
如今齐国与三晋开战,无疑是将身边最后的盟友推开。
齐国兵锋正盛,魏国率先败北,赵国三次伐齐也都失败,三晋短时间内无力抗齐,只能坐视齐国将宋国全部吞并。
如此一来,秦、燕旧冤未除,三晋又填新恨,齐国已然成了众矢之的。
强弩之末
列国虽然对齐国不满,但慑于齐国的兵威,谁也不敢轻易对齐国动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