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有骨气?
朱元璋,崇祯,皇帝你认为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有骨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这也就注定了,但凡做了那个位子,就不可能有有骨气的人,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骨气,不过是用来给普通大众用的道德标杆而已!
文章由《杂看世界》原创,喜欢历史故事的朋友别忘了关注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夏商周朝代远,春秋战国属秦,之后是西汉,随后是唐,再次是元,最后是明!
理由:春秋时秦很小,借周王室之力,秦穆公在西戎横扫20多个诸候国,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孟明视率军欲灭郑,泄密后灭滑,回归中被晋军先轸包了饺子,但秦穆公怪已不怪人,用五贤后破晋军;秦孝公自商鞅变法,秦国变强,随后,秦用六国贤臣良将,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江山。
他们灭秦后,楚汉相争,刘帮重用汉室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在垓下一举斩杀项羽,后匈奴兴兵南下,白登围住汉高祖刘帮,陈平献计使匈奴解围,条件是和亲,并未割土,经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启用卫青、霍去病等将,大破匈奴,将势力扩展至西域。
隋炀帝暴政,群雄奋起,李渊在晋阳打着“尊隋”的旗号起兵,在李世民、李建成等协助下荡平群雄,玄武门之变后,经贞观之治,唐朝强大,吐藩等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唐玄宗时,藩国齐贺,五胡皆服,虽安史之乱唐变弱,但始终未割让领土。
自成吉思汗一统大漠,经历3代,灭西夏、金、大理、南宋,横扫突厥与西域、波斯、阿拉伯,势力扩展至东欧、西亚、南海等。
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加剧,刘福通等人起义,朱元璋乘势举兵,经数年激战,由南向北,打败陈友凉、张士诚及元朝,朱棣推翻建文帝后,天子守门迂都北京,即使土窑堡明军惨败,明皇帝生擒,于谦等人受皇太后指示也未割土,而戚继光等将在沿海大败倭寇,努尔哈赤起兵后,明军仍然与之抗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明朝的崇祯最有骨气。艰难支撑危局,义不降贼。甚至告渝李自成:任杀百官,莫伤一民。吴王夫差也是有骨气的人,宁亡国,不苟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元璋是最有骨气的皇帝
生平经历
出身布衣
天历元年(1328)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桑。[1]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史料记载,朱元璋祖父朱初一当年在句容淘金,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压榨,后来就举家迁徙到淮河边上,也就是现在的盱眙县。朱初一死后就葬在了盱眙,也就是现在明祖陵这个地方。朱五四在其父死后,与怀孕的妻子在盱眙太平乡的二郎庙附近,生下了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占领濠州(凤阳的前身),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并以此为据点。
反元斗争
加入义军
元朝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统治下
明太祖朱元璋中年画像
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格相等的烧埋银;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蒙古人。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