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高祖刘邦在作《大风歌》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刘邦,项羽,猛士汉高祖刘邦在作《大风歌》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怎么样?看上去像不像刘邦意气风发,骑着一辆破单车,喝的醉醺醺的,突然豪气陡长,引吭嚎叫,憋出来的三句烟熏嗓?
感觉真特么的像。
刘邦原本就不是科班出身,没有造反之前,就流窜于乡里邻间,偷东家的狗,揩西家小媳妇的油,整日里狐群狗党,呼啸去来。
即便当上了汉王,也对儒生那套子曰诗云,楚辞诗经没有半分兴趣。他所求的不过饕餮大餐、醇酒佳人与威风凛凛。然后在文人雅士们的熏陶下才想起了给别人立规矩,成就王霸之大业,最后才是经略天下,奠定历史地位、万世基业。
他在写(或许是唱)大风歌的时候,正是志得意满、功成业就、踌躇满志的时候。回想往昔,注目今朝,大丈夫在世,理当如此。不由地豪气冲天,随口开吟,什么文辞优美,什么对仗排比,什么工整押韵等等,去他娘的,我是刘邦我怕谁?规矩都是老子定的。
所以,大风歌诞生了。虽三句平庸古风,倒也是豪气飞扬,由心而发、真情实感。返璞归真,往往就是最美的至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这是一代帝王的哀歌,四处征服叛乱,去哪里能求得一个“猛士”帮我镇守江山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表现了刘邦雄豪自放之情。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是皇帝,是老头,是地痞,也是顽童——\"炫耀\"无论身份、地位和年龄.....
\"大汉\"开国之英豪如刘邦、项羽、萧何、韩信、张良等,皆起于\"九州\"之地——徐州,其所处\"中华\"之中——黄河、长江之间。
民风古朴、雅正:既有江南之灵骢,又有北国之勇猛,是古来征战之中心。民众\"一副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的综合体!
古来奉有\"富贵要还乡\"的习俗,徐州自不能外——刘、项更甚:会师长安,\"项羽\"大肆分封诸侯,此后项羽舍弃\"秦地\",一意还都\"徐州\",都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之作祟。
\"项羽\"最后\"饮恨乌江\",和定都的\"选址\"——徐州不无关系!
\"刘邦\"虽然最后没有如\"项羽\"一般定都于徐州,可是这个\"想法\"一直都有,不曾泯灭,也不过是被\"萧何、张良\"等极力相劝而不能罢了!
开国之初大肆分封诸侯,造成各地动荡、反叛不断。在\"刘邦\"以九五至尊亲征平叛\"英布\"归途中,路过老家——徐州沛县!想来离家时是\"一草莽\",再见时乃是\"无上至尊\"。虽贵为天子、年已老迈,可是\"臭显摆\"之心不能自已!
于是在家乡大摆\"狗肉宴\",周围十里八村男女老少一个都不拉下,说是与民同乐,其实就是\"衣锦还乡\"之张扬——当然,也值得相庆、相贺、张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邦微醺,回想往事,不尽感慨万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末,嬴政残暴,各地动乱风起云涌——其风够大;在此背景下,刘邦\"斩蛇起义\",仅仅七年就成就霸业——此乃天威;建国了,可是由于铲除\"异姓王\",各地骚乱不息,虽年迈仍要奔扑战场,想来也是悲凉——谁可守边防?.....
历史!限定了人的心态、格局、思想.....
刘邦是皇帝,是老头,是地痞,也是顽童——炫耀无论身份、地位和年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识书”。这是唐人写的一首绝句里的一句。秦失其鹿,天下英雄都来抓,其中跑得最快的就是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了。一个是混混,一个是落魄贵族。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爱读书。但就是两个不读书的人,却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
刘邦的《大风歌》是他在征讨陈希叛乱后,回长安,路过故乡。所谓,游子悲故乡。已经60多岁的汉高祖,身体愈下。邀丰沛子弟畅饮了七天,在畅饮时,就趁着酒力,唱了这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跟随自己征战的将士们,名将如韩信,彭越,英布,或死或老,而边境并没有平静,到哪里寻找猛将来守呢?
英雄老矣,国境不安,良将难寻,让人感慨。而“歌”是最好的抒发情怀的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果玩手游不想冲钱,是梦幻西游好还是神武好?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