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国人对过年的热情度下降的问题?
春节,现在,都是怎样看待国人对过年的热情度下降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年热情度下降,因为明显,大家关注了,比较一下从前可以看出问题所在。
不少人说生活好了,平时也像过年一样吃好,过年像平时一样了。节日真的是生活好而不需要吗?历史上丰调雨顺的年份,必然生活较好,而春节气氛也更隆重,显然生活好没年味是歪理。
除夕要团年,一家人团聚,开年探亲访友,平时生活好的大排宴席,生活困难的也尽量让春节吃好穿好。年味表现在亲情中和对未来的希望里。
年味是表现在春节期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去各个地区,每个村庄会有自己地方特色的传统娱乐文化,不少人在春节活跃气氛中露一手,而这些传统文化几十年来失传,现在要花大钱才能组织些现代式的活动,巳经失去传统节日的氛围。
禁烟花炮竹,禁这禁那条条框框,却赌搏盛行,年味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道德滑坡,人情味变淡,人际交往重钱轻友谊,过去邻里间春节时你来我家尝尝手艺味道我去你家试吃年果的风景是基本没有了。
年味变淡,真实情况是,一些人根本不想过春节,趋势年年在扩大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华裔人口超过百万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春节从不缺乏喜庆气息。大年初一一大早,华人聚居区的大小商铺外总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不用问,肯定是身披彩缎的狮子踏着铿锵鼓点,精神抖擞、摇头摆尾地前来贺春。这时,店主人要是不赶紧掏出一个大大的红包,上下腾挪的狮子们就会忙个没完没了。围观者的叫好声、鼓掌声足以淹没整条街道。此情此景,仿佛让人穿越到电影《黄飞鸿》时代。 海外移民固守传统习俗原貌的天性,令华人春节在异乡多了几分古风古韵。 美国华人欢庆春节,往往在不经意间承载了华夏子孙许多历史记忆。以舞狮为例,美国华人的舞狮团体众多,但几乎都以“醒狮队”自称,表演时会有专人高高挑起一个旗幡,写明每支“醒狮队”的家乡。在遥远的异国他乡,100多年来,无论是春节迎新、婚礼庆典,还是开张纳福、庆祝游行,热热闹闹、吹吹打打的场面就这样糅杂着一份浓浓的乡恋,而“醒狮”二字更是不言自明地承载着一个悠长的“中国梦”。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经济腾飞,自豪、骄傲、荣耀已渐渐成为海外华人脸上的经典表情,美国华人的春节也日益吸引其他族裔的关注,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庆祝、共享喜悦的节日。如今,在享誉美国西部、有着130多年历史的春节品牌——洛杉矶中国城“金龙大游行”队伍中,洋鼓洋号组成的方阵早已不再是稀客,而顶着瓜皮帽、身披大红袄的“童男童女”,也不再仅限于华裔子弟。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一大特点便是节日众多,但像春节这样影响力由某个民族内部迅速向其他族群延展的例子,历史上好像还不多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亚裔移民比例的增加、华人聪明才智赢得的尊重,无疑都是春节更具辐射力的源头活水。 前几天,在洛杉矶近郊历史文化名城帕萨迪纳参加春节活动时,我问一些观众为什么在众多节日之后还有“余力”参与华人的春节?“节日带来欢乐,而欢乐永远也不嫌多。”一位中年白人这样回答。而他正上小学、一身唐装打扮的女儿接过话茬:“我想知道今年的代表动物又换成哪一种呀。” 父女俩的话语不禁让我回想起大学时代文学老师的一段话:外国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感受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又能弥补本民族所不具备的视角。从深层角度看,无论是中国人过洋节,还是外国人过春节,大概都像欣赏外国文学一般,在追寻节日欢快与喜庆的同时,又在寻觅着一条自己熟悉的文化所不具备的路径。在外国小朋友眼中,春节意味着换了一种新的动物形象;而在有着更为复杂思维的成人眼中,春节又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任何存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来说,挖掘民族节日的深层意蕴,并呈现给世界,恐怕是让民族节日为人熟悉、为人喜爱的重要功课之一。 相信能够带着一分理解去参与体验中国年欢乐喜庆的外国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压力大,农村压力更大。过年过的是心情亲情。心情亲情没了、年味就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国人对过年的热情是有增无减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再热衷千遍一律的回家过年了。他们非常会安排这过年长假,有人安排全家到某一城亲人家过年,有人安排全家去温暖的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跳着舞,品尝着他乡的美食,旅行过年,有人则安排去从未见过的冰雪北国去过年。总之,过年心花样多了,热情更盛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