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毛豆锈病如何防治?
毛豆,锈病,孢子毛豆锈病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毛豆锈病的症状特点:
毛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上有小小的锈斑,就像锅生锈一下,后期叶片出现黑色小点。
毛豆锈病发病规律
锈病的病源来自于豆层锈菌,此病通过风传播完成病害,而且周年循环。在温暖多雨潮湿的天气或者低洼潮湿的植株环境易发生病害。
毛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首先要选择抗病高产良种,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产量,这能有效的隔离病毒感染,而且还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换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在种植过程中要保证肥水平衡,避免植株徒长和土壤过湿,这样能减轻发病,在花蕾期、幼荚期和膨果期个喷施一次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
药物防治,可以结合霜霉病防治,在植株接近封行期,喷施甲霜灵等防霜霉病药剂的同时,加入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进行兼治。
毛豆不建议采用打顶掐尖,去掉顶端优势,提高产量的做法,否则也是恰恰相反的。
在农村,有些地方野兔非常多,在毛豆苗出土后,遇到野兔偷吃大豆幼苗毛豆掐尖即去掉顶端优势后,不仅新生的侧枝侧芽生长过少过短,影响了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影响产量。
毛豆不管哪个时期打顶去掉顶优势,不同于其它农作物,会严重地抑制营养生长,局限于原有的花序上,开花结荚,使总产量下降。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所以,建议毛豆不采取打顶措施,增加产量,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增加每蔸苗的有效植株数,增加产量。
毛豆增产的方法是,在毛豆合理的株行距的前提下,合理增加每蔸的有效基本苗,能提高产量;另外,增施磷钾硼元素肥料,注重叶面喷肥,增补大豆的磷钾硼元素肥料,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厚垣孢子土中引起,通过拌种多克福,或咯菌腈种衣剂拌种,花期喷咪鲜胺,戍唑多菌灵等氟硅唑苯甲环唑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引言:毛豆也叫做菜用大豆,如果老熟的话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黄豆了。我们在夏季经常搭配啤酒食用的毛豆,一般是指春季栽培的菜用大豆,属于大豆作物中主要食用嫩荚的蔬菜用大豆。
在毛豆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锈病这种病害的侵染,导致毛豆的茎秆和叶片部位干枯,影响毛豆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栽培毛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毛豆锈病的识别和防治工作。
一、什么是毛豆锈病
毛豆锈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叶柄和茎等部位,它是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这种病菌可以繁殖产生冬孢子和夏孢子,孢子可借助气流进行超远距离的传播。
病菌喜欢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在15-26摄氏度的温度条件展开对毛豆的侵染,最适合发病的温度条件为25摄氏度,一般在雨水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时发病极为严重,在风儿较多的时候病情蔓延的速度较快。发病初期,在叶面的正面和背面均可见黄褐色斑,这种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在叶片背部呈稍微隆起的症状,这些病斑便是病菌的夏孢子堆。隆起的病斑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会破裂并分散出棕褐色的粉末,这些粉末便是病菌的夏孢子,此时叶片会出现枯干的现象。到了发病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会形成很多黑褐色稍微隆起的冬孢子堆,这些冬孢子堆多呈多角形。,目前认为锈病主要是依靠夏孢子进行侵染,对于冬孢子的作用还没有明显的发现。毛豆其它部位染病的情况跟叶片部位染病症状基本相似,均会出现生斑、生成夏冬孢子堆和生成夏孢子的症状。二、发病期如何识别和防治毛豆锈病
对于毛豆锈病的识别需要结合植株特征、周围田间的发病情况、雨水和湿度等自然情况综合进行识别,确诊后可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1、观察病部状况
观察主要指看病部是否具有毛豆锈病相关特征,包括病斑的位置、颜色、是否有溢出物或粉状物等。
观察病斑位置:看病斑是否在叶片、叶柄和茎秆等部位,对于叶片病斑可能在正面也可能在背面,扩展后的病斑叶面背面会有稍微的隆起。观察病斑颜色和溢出物:锈病的病斑为初期为黄褐色,后期为棕褐色或黑褐色,变色以后夏孢子是棕褐色的粉状物,冬孢子为黑褐色多角形隆起状态。观察叶片的状态:染病后的叶片会出现病部破裂,或者叶片干枯的现象。2、询问相邻田间是否有染病现象
毛豆锈病是一种 夏孢子借助风力进行传播的病害,这种夏孢子的传播距离相当的远,因此在没有既往病史的情况下,很可能是由于相邻或者相近的地方有栽培大豆感染锈病的情况,病情发生的产生的夏孢子随着风流窜至田间。可以通过询问对病情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有助于沟通了解和确认病情。
3、思考与病情相关的品种、气候等因素
毛豆锈病在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了解自己栽培的品种是否具有抗病性,进一步确认是否有感染病害的可能性,一般包罗豆、中黄2-3号、九丰3号、长农7号等品种对该病害具有抗病性,感染病情的可能性较小。
也有学者提出田埂豆较为容易感染锈病。
毛豆锈病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病,尤其是在存在一定降雨量和降雨天数的季节,发病容易和较为流行,因此对于病害的识别还需要考虑自然因素,看是否具备发病的自然条件。
南方秋大豆栽培过早的情况容易发病,在毛豆的鼓粒期间容易发病,病害在大豆背部出现10小时以上的湿润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病斑,这些都可以作为毛豆锈病识别的综合考量因素。
4、发病初期药剂防治病情
在发病初期一旦确认病害后,可以通过喷施化学药剂进行病情的控制和防治,具体的药剂喷施和配置方法需按照说明书严格进行,避免造成药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