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讨厌保险公司人员的理赔行为,却又继续购买保险?
保险公司,的人,风险为什么有些人讨厌保险公司人员的理赔行为,却又继续购买保险?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些人讨厌保险公司人员的理赔行为,却又继续购买保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是别人的事,我是不会的。既然不相信干嘛还买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户的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
做为保险公司对客户的投保热度和理赔案例中遇到的拒绝理赔要加以分析。在2019年中国企业年会上董明珠几句话指出了保险业存在的不足,她说:保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保险的服务不够好,买保险的时候你天天忽悠人,买完保险需要理赔的时候就是左拦右拦,买了保险,赔偿需要快一点。
董明珠这一番讲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人人都需要保险一言指出了保险市场的需求量和前景,身为格力空调老总,她的专业领域是生产和销售空调,但是她却发现了保险行业的市场前景。在这场对话中,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说他卖保险卖不过格力。我们就这个对话做一个分析,对家庭来讲空调只能安装一台,个别的可能是安装两台,这种属于个案,那么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要多于空调的数量,那么保险需求的数量在一个家庭中明显的高于空调数量,保险的需求量明显的摆在那里,可泰康保险董事长说他卖保险卖不过格力。
保险为什么卖不过格力?这种回答完全暴露了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所谓的服务就是售后服务,各家保险公司的售前服务那都是没得说,热情度极高,等到买完保险理陪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总是很多,这类问题一直影响着保险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各大媒体对保险行业拒赔案例的报道,我们对保险行业做一个比较具体的分析,众多的客户从本意来讲是很愿意购买保险,特别是年轻夫妇普遍对新生儿的保险非常的重视,但是对拒赔案例的发生极为反感。
保险业务人员业务水准有待快速提升
关于各家保险公司出现的拒绝理赔现象,主因还是保险代理人文化水评有限,在保险务实操作过程中对保险条款的讲解出现严重错误和漏洞,对保险条款的描述无法与保险条款相吻合,在保险代理人与客户之间的热情之下,签下保单,往往这种保单就埋下了重大的遗留问题,理赔难或拒绝理赔就是这样发生的。
保险的专业度与热情度同属于诚信,两者是不能分开的,专业是一种责任,热情体现的是服务。没有专业度,就谈不上守信。绝不能因服务热情而丧失忠诚守信原则。
国外保险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英国保险界有两条普遍信奉的道德自律口号:“信用是最大的资本”“信用是经商的第一生命”西方各国把忠诚守信写进了各种条约、法律之中。
美国人的信条则充满着西部拓荒者的味道“信用出黄金”因为黄金比信用易得,“美国具有特别重视管理者个人素质的哈佛传统”“培养卓越经理人才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能坦诚相待。”
日本人对忠诚信约的认识充满着东方人的智慧:“维护公司的信誉,比照顾公司人员的面子更重要”因为“信誉即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在商业保险方面西方一些国家比我们开展要早很长时间,综合他们的经验都把忠诚守信放在首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这些人,清晰的知道:保险理赔产生纠纷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自己在投保时解决了,自然理赔时候就没问题。
1、笔者整理写了数百篇保险纠纷的案例。即使我们很客观,很中立的评价这些纠纷的对对错错。根据评论区的反馈,大部分人更加倾向于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是事件中谁对谁错这种根源问题,更加不用说让这些人人去关注拒赔的实际理由是否成立!
2、大部分人喜欢通过一些保险纠纷,来谩骂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员,本质上还是一种情绪宣泄。更多的是一种围观心态看待事件,而非通过事件来总结、吸取教训等。
3、举个例子:之前写了一个案例,一个女的几年前得了癌症,好在买过保险,然后就赔了。几年后,因为某些原因,她隐瞒了自己曾经得过癌症,然后投保成功,结果癌症复发,保险肯定拒赔。但是评论区中,一致的认为:前一次癌症都赔了,后来买的保险也该赔;保险只要买了,就该赔。
丝毫不去看我们写的,投保如实告知解释等保险知识普及。
4、从诸多的保险纠纷案例中,我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比较惊人:
社会大众对保险的认知,还处于原始社会;对主动学习保险知识,还是很少人愿意的事儿。
买保险不上当,科学配置保险,咨询我们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说财经,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1 首先每个家庭出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需要规划保障,需要通过保险来确保自己收入支出的稳定性,财务的稳定性,不会因为疾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开支就影响了自己的财务稳定,通过保险来转移这部分风险,小钱撬动高保额,让保险公司买单
2但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都被误导买了很多保障不足的混搭保险产品,买成了理财储蓄保险,没有买到合适的保障产品,当风险发生理财储蓄保险不能解决保障问题,宣传的高收益,有没有写进合同兑现,于是就会闹出各种理赔纠纷。这是人的问题,保险行业制度的问题,不是保险产品的问题
上一篇:哪个品牌行车记录仪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